鼻生息肉,气息不通,香臭莫辨者,此方主之

辛夷散

辛夷川芎防风木通(去节)细辛(洗去土)藁本升麻白芷甘草(等分)共为末,每服三钱,茶清调下。

鼻生息肉,气息不通,香臭莫辨者,此方主之。鼻者,气之窍,气清则鼻清,气热则鼻塞,热盛则塞盛,此息肉之所以生也。

故治之宜清其气。是方也,辛夷、细辛、川芎、防风、藁本、升麻、白芷,皆轻清辛香之品也,可以清气,可以去热,可以疏邪,可以利窍;乃木通之性,可通气,此方主之。甘草之缓,可使泻热。

瓜蒂散搐息肉法

先将鼻中息肉用针微刺,令患人含水一口,后以瓜蒂散和麝香少许,用水数滴吹鼻内,出涎水则愈。此苦能涌泄也,能泻其实,则息肉愈矣。

治鼻中肉蝼蛄

赤龙爪苦丁香(已上各三十个)苦葫芦子(不以多少)麝香(少许)上为末,用纸捻子点药末用之。

鼻痔(鼻息肉〉

王某某,女,67岁初诊患鼻息肉10余年,两侧鼻孔皆有,初起较细小,近年来渐次长粗复长,现已长出鼻孔。左侧息肉略长于鼻孔边缘,右侧息肉长出鼻孔约0.5℃m,粗如箸头,色暗红,触之不痛,时有黄水从鼻孔流出。多年来,不能用鼻呼吸。因其暴露于外,患者自觉寒碜,不愿外出与人见。今由女儿陪同前来求治。诊脉弦滑且数,舌红苔黄根厚,心烦梦多。热郁日久,络脉不通,清窍为之壅塞,先用清宣,以观其效。

辛荑花10克(后下),苍耳子10克(后下),白芷6克(后下),防风6克,生地榆10克,黄芩10克,大黄10克,小蓟10克,水红花子10克,茅芦根各10克,大青叶10克,沙参10克七付。

二诊

上方七付后,自觉心烦减轻,彝部尚无变化,夜寐梦多,大便仍偏干燥,舌红且干,脉象弦滑且数,病已延久,热郁较深,仍用清宣郁热方法。辛荑花10克(后下),苍耳子10克(后下),白芷6克(后下),防风6克,黄芩6克,川楝子6克,大黄2克,生地榆10克,炒槐花10克,焦三仙各10克,茅芦根各10克,沙参10克,麦门冬10克,七付。

三诊

上方续服三周,鼻中黄水减少,触之鼻痔略软。脉仍弦滑,舌红苔黄,大便略干,仍用清化方法。辛荑花10克(后下),苍耳子10克(后下),防风6克,白芷克(后下),黄芩10克,川楝子6克,生地榆10克,炒槐花10克,大黄3克,十四付。

四诊

湿热久郁,深入血分,久而成瘀,化生有形,占居清窍,非旦夕可以成功。继用清宣化瘀方法辛荑花10克(后下),苍耳子10克(后下),白芷6克(后下),黄芩10克,赤芍10克,丹参10克,茜草10克,生地榆10克,焦三仙各10克,水红花子10克,大黄2克,十四付。

五诊

患者服上方后自觉疗效明显,息肉有回缩之迹象,遂按方坚持服用1年零6个月,现左侧息肉已完全消失,左鼻孔通畅,可自由呼吸。右侧息肉已缩入右鼻孔内,时有黄水流出。诊脉弦滑,仍带数意,舌红且干,仍用前法加减。辛荑花10克(后下),苍耳子10克(后下),白芷6克(后下),防风6克,丹参10克,赤芍10克,茜草10克,焦三仙各10克,水红花子10克,十四付。

〔按〕:

鼻息肉生长10余年,已长出鼻孔之外数分,按一般常识推测,若不用手术摘除,仅靠内服中药恐怕难以消除。然而,亊实证明,中医辨证论治能够解决疑难问题,成功的关键是要以中医理论为指导。鼻为肺之外窍,为清气出入之通道,鼻息肉乃有形之赘生物,浊邪之结聚所成。必是肺热壅塞日久,深入血分,络脉阻滞。故此病不独属肺,而且涉及血分,为血分瘀阻之病。赵师治疗此病,治则十分明确,一是治肺,宣通肺气,二是治心,凉血化瘀。治肺用辛荑花、苍耳子、白芷等辛香通气之品,既能宣肺开郁结、通清窍,又能辛香引入络中,透邪外出。治心用丹参、茜草、赤芍、生地榆等凉血化瘀。

古人云,鼻塞治心”,心主血脉,今治在血分即治心也。除此二者为主治疗外,还兼用了疏调三焦之品,如焦三仙、水红花子、大黄等,以三焦少阳,上连于肺,下通于肾,为气机之通道。

古云:丸窍不通,肠胃之所生也,概指此言。此外,川楝子、黄芩泄肝肺之热茅芦根清肺胃之热,沙参、麦门冬养阴清肺,各适时用之,体现了中医定法之中又灵活多变的特点。

总之,赵师此案为临床治疗鼻部疑难病提供了宝贵的思路和经验,值得我们细心揣摩.

赞赏

长按







































中科白癜风公益惠民活动
中科与白癜风患者心心相印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uihonghuazi.com/shhzcf/14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