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体检报告上写着ldquo腔隙
一年之计在于春,冬去春来,万物复苏,人体也进入了新一轮的生命周期。越来越多的人明白“花小钱体检,省大钱看病”的道理,在一年之初就好好检查身体,早早做好自我健康管理。 最近,神经内科门诊遇到不少咨询者,明明自己没有任何不适,做了头部CT后,体检报告上却赫然写着“腔隙性脑梗塞”!这是中风了吗?要不要治疗?会不会加重?该怎么办? 这里和大家一次性说清楚! 今天不用怕,因为还没有造成很大的危害。腔隙性脑梗塞是因为脑深部的微小血管闭塞造成的该供血区域的神经组织坏死,梗塞病灶很小,所以临床症状轻微甚至完全没有症状。如果把人的大脑比作一棵大树,腔隙性脑梗塞就像细枝末节上的枯叶,对于大树的生命力影响不大。 明天要小心,因为易复发且危害大!腔隙性脑梗塞患者在各种危险因素的影响下,也容易出现脑内其他微小血管的闭塞,非常容易复发。据统计,腔隙性脑梗塞每年的复发率在4-11%,较无脑梗塞的患者高出2-5倍。 急性腔隙性脑梗塞常常出现突发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如言语不清、口角歪斜、一侧的肢体无力发麻、走路不稳等,治疗不及时可能留下偏瘫、失语等后遗症。 有数据显示,大约30%的患者在发生腔隙性脑梗塞后的4年内出现反应迟钝、记忆力减退等早期痴呆症状。 划重点!全面控制危险因素!腔隙性脑梗塞的危险因素有哪些: 年龄与性别:腔隙性脑梗塞多发生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男性更多见。 高血压病:高血压可使腔隙性脑梗塞风险增加8倍。 高血脂:增加动脉粥样硬化和斑块形成风险。 糖尿病:可导致小血管产生炎症和淀粉样变性。 睡眠呼吸暂停:导致大脑缺氧并加重脑血管动脉粥样硬化。 家族史:如有卒中遗传史,会增加发病风险。 生活因素:肥胖、缺乏运动、吸烟、酗酒等。吸烟增加腔隙性脑梗塞风险5.6倍,糖尿病增加腔隙性脑梗塞风险1.3倍,经常适度锻炼减少腔隙性脑梗塞风险60%—70%。 及早筛查和发现危险因素,通过联合治疗和生活习惯的改善积极控制血糖、血压、血脂达标,可有效降低发生腔隙性脑梗塞的风险。 万一复发,怎么办?占脑中风80%的脑梗塞,其治疗时间窗非常窄,越早治疗效果越好,发病4.5小时内进行静脉溶栓和发病6小时内进行介入取栓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手段。黄金时间窗内的脑梗塞患者可以通过药物或手术开通闭塞的血管,最大限度改善预后、降低残疾甚至死亡的风险。 一旦出现了突然发生的口角歪斜、一侧手脚无力、讲话困难等症状,这可能就是真正的脑中风了。对此,医院卒中中心强烈建议您尽快到就近的具医院就诊,以便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有效的救治! 卒中中心急救、3122 神经内科咨询、 订阅号 扫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uihonghuazi.com/shhzcf/8776.html
- 上一篇文章: 纳豆与脑血栓
- 下一篇文章: 炎炎夏日,医院里的脑血栓患者也在不断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