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房颤动说的是一种在中老年人群中常见的心律失常,简称“房颤”,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

有统计表明,在30~85岁的居民中房颤的发病率为0.77%,在年龄超过80岁的人群中发病率高达30%以上。

随着我国社会逐渐进入老龄化,房颤将成为21世纪不得不面对的“流行病”。

房颤可以是独立存在的一种心律失常;也可以是伴随多种疾病发生的症状。

常见病因有高血压、冠心病、心脏瓣膜病、心肌病、先天性心脏病、心力衰竭、心脏外科手术、肺动脉栓塞、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等等。

过量饮酒、吸烟、精神紧张、过度劳累、水电解质紊乱、严重感染等也可导致房颤发生。

心房颤动按持续时间可以简单分为阵发性心房颤动、持续性心房颤动和永久性心房颤动;根据有无心脏病基础及合并症情况来进行心房颤动的危险分层。

常见患者对房颤发作时的描述是觉得心慌、心跳加速、心跳不整齐、乏力、头晕眼花、胸部不适、胸闷气短等。

但是也有很多人没有什么感觉,即使是发生了心房颤动,也有因为其他疾病就诊做心电图提示心房颤动才发现的。

为什么说房颤发病在心、伤害在脑呢?

心脏跳动的正常节律是窦性心律,心房有规律的收缩舒张将血液推入心室,再到动脉系统,形成人体的血液循环。

窦性心律时心房内的血液以层流的方式流动。

当房颤发作时,心房的规律跳动被无序蠕动取代,心房的有效收缩功能丧失,心房里的血液层流被破坏,形成湍流。

这时候,血液里的有形成分,尤其是血小板就容易附着在心房壁上形成血栓。

一旦血栓脱落,脱落的栓子就会随血液循环到身体各个部位,最严重的就是栓子随血流到达脑部,阻塞脑动脉造成脑梗塞,大面积的脑栓塞会导致死亡;栓子造成肢体动脉栓塞,则会致残。

有研究表明,房颤患者卒中总体发生风险是无房颤人群的5倍,由房颤导致的卒中一年致残率超过50%,一年死亡率超过1/3,一年内卒中复发的患者超过30%。

当房颤合并快速心室率时(就是心跳很快的时候),会导致心脏有效输出功能下降,于是肺循环会淤血,严重的就是急性左心衰竭,这也是房颤导致心力衰竭的原因。

知道了房颤发病在心、伤害在脑,还会导致心力衰竭,那么,房颤的治疗就在两个方面,一个是转复心律、控制心率;另一个是抗凝、预防栓塞。

转复心律、控制心率

心律是指心脏节律,转复心律就是用药物或者射频消融的方式,将房颤恢复为正常心脏的窦性节律。

心率是指心脏跳动的频率,控制心率就是用药物将心率控制在每分钟70-80次心跳,这个频率的心跳是人体最佳心率范围。

复律及控制心率不但避免血栓形成,同时可以逆转心力衰竭、缓解患者临床不适感。

抗凝、预防栓塞

抗凝就是服用抗凝药物防治心房血栓形成,需要强调抗凝药不是抗血小板药。

对于房颤病人强调的是抗凝,记住了,抗血小板药是不能预防栓塞的。

还有,就是研究发现血栓常见于左心房的一个结构—左心耳,最新的预防治疗手段就是——左心耳封堵。

将一个小伞样的封堵器置于左心耳,从而避免了心房血栓形成。

这就是房颤治疗最新流行语——射频消融术+左心耳封堵的“一站式”手术。

这就是今天的健康知识,我们下期再见。

作者:陈晨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听说过“主动脉夹层”吗?48小时内致死率50%的疾病!

“耳朵褶皱”就是冠心病迹象?存在这几大症状的人心脏更危险

注意!胸闷、喘不上气不一定是哮喘,还有可以是这种疾病!

温馨提示

请分享给更多朋友!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uihonghuazi.com/shhzgm/113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