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咳嗽案学习,赵绍琴医案实录
赵绍琴医案实录 案例3刘某,男,14岁。[初诊]年12月10日。近日感冒,头晕耳鸣,咳嗽,胸脘满闷,纳呆,舌苔白腻根厚,脉滑数。治法:辛凉清解。处方:佩兰(后下)10克,淡豆豉10克,炒栀子6克,前胡6克,杏仁10克,桑叶10克,菊花10克,芦根10克,焦麦芽10克。3剂,每日1剂,水煎,早、午、晚分3次,空腹服用。[二诊]年12月17日。药后头晕耳鸣及咳嗽等症皆除,现仍胸脘满闷,纳呆,舌苔白腻,脉象淄滑,用琉调方法。旋覆花(包)10克,半夏6克,水红花子10克,焦麦芽10克。6剂,每日1剂,水煎,早、午、晚分3次,食后服用。[按语]从本例感冒患者初诊的脉舌及症状来看,当属风热外袭,湿浊内阻之证。风热外袭,肺卫失宜,清阳被扰,故见头晕、耳鸣、咳嗽等症;湿浊内阻,胸脘气机不畅,故胸脘满闷而纳呆。舌苔白腻根厚,也是湿浊内阻之征。风热之邪感受于外界,而湿浊之邪又从何而来呢?这是医生必须弄清楚的一个问题,否则难以进行正确的治疗。湿浊之邪的来源,较为特殊,既可感受于外界,又可产生于体内,这与风热、暑热等邪只感受于外界是不同的。感受于外界之湿,多见于夏末秋初湿热较甚季节;产生于体内之湿,多因饮食不节,损伤脾胃,使其运化水谷和水湿的功能失健所致。本例患者发病于北方冬季,而此时此地的气候特点往往是寒冷干燥,很少有湿邪,故其体内湿浊阻滯首先应当考虑饮食不节所致,故治疗时除辛凉宣肺、疏散风热外,还当注意消食去积、化除内湿,赵老初诊于解表方中加焦麦芽消食和胃即是此意;二诊时,表证已解,独留体内湿浊,故不用解表之药,只用理气消食祛湿之品,更说明了这一点。二诊方中所用水红花子具有很好的消食化积、散血破瘀作用,故凡体内有食积痰结、血淤常用之。初诊与二诊所诊用药,重在解表,故空腹服用,求其哪而祛内湿,故食后服用,求其助水谷运化 赵绍琴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uihonghuazi.com/shhzgm/5760.html
- 上一篇文章: 第五十三节常用五十种中药材
- 下一篇文章: 今日食普期蓼,有的浪漫中看不中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