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案102回再障补补补却还是没效果,该
前日说到胡希恕老温补中焦,活血利水法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获得佳效,可有些患者,明明血虚,一直温补却丝毫未效,今天我们不妨换个思路来试试~看案吧~~回病案袁某,男,70岁。年3月初诊。 患再障3年余。屡进温补,疗效欠佳。自述齿缝出血经常发生,近日加重,每日必作。面色萎黄,神疲乏力,心烦急躁夜寐梦多。舌淡胖,苔腻垢厚,脉象弦滑细数。血色素5克%,白细胞/mm3,红细胞万/mm3,血小板6万/mm3。 应处以:___________ ——《赵绍琴验案精选》诊断:中医:齿衄;西医:再生障碍性贫血辨证:辨为肝经郁热兼湿热中阻。治法:治宜清泄肝胆,疏调三焦。处方:升降散加味。蝉衣、柴胡、片姜黄各6克,大黄1克,僵蚕、黄芩、川楝子、焦六曲、焦麦芽、焦山楂、水红花子各10克。7剂。2周后复诊,药后牙齿出血显著减少,患者自觉体力增加,血常规化验,血色素升至9克,红白细胞及血小板数均有所提高。遂依上方加减治疗2月余,齿衄完全消失,自觉症状大减,面色渐现红润,精神体力大增。血色素稳定在11克左右,白细胞血小板亦正常。再生障碍性贫血为造血系统难治之病,其为多种原因引起的骨髓造血功能障碍所致的一种综合征,其特征是全血细胞减少,临床表现为严重贫血、反复出血,和抵抗力低下所致的继发感染。由于本证的贫血貌表现明显,如面色无华或萎黄,口唇、爪甲色淡无华,并常伴见神疲乏力、心悸气短等虚弱症状。故本病常常被辨为血虚而用补法治疗。固然有获效者,然仍需仔细辩证,不可一概而论,否则易犯虚虚实实之戒。赵老如何看?就本案讲,血虚的表现固然明显,但导致血虚的原因——病机究竟是什么?因肝主藏血,又主疏泄,肝经郁热不得宣泄,则见心烦急躁、夜寐梦多等症;疏泄失职,三焦不畅,则舌苔腻垢厚;郁热伤血动血,则脉来弦细动数。因此,虽见血虚,亦不可温补。且热不去则血难复,故总结其基本病机为:肝经血分郁热,热伤其血,新血不生而现血虚之象;热与血结,瘀阻脉络而致反复出血。其病本于血分郁热,热之不去,出血难止,血虚难复。基本治则:凉血化瘀。“凉血化瘀”为治,何以皆用“升降散”加减?盖用升降散者,取其疏调气机为胜。血之与气,如影随形,气为血帅,血为气母,气行依血,血行随气。故欲宣散血分之郁热,必先疏调气机之郁滞。上述两者固为血分之病,然其未有不致气机失畅肝胆郁滞者,故烦躁易怒,夜寐梦多,脉来弦数,诸证显见。是以选用升降散疏调气机为先,随证加入凉血化瘀、疏利三焦、清热解毒之品,以其切中病机,而能应手取效。《内经》所谓“必先五胜,疏其血气,而令条达”,此之谓也。血病用升降散调气亦从此义。赵老强调:中医临床必审证求因,求本治疗,不可见证治证。一见虚弱症状,便谓其病属虚而投补剂,并非中医的辨证论治。因为任何一个症状或证候的出现,其病机都存在虚实两方面的可能性,其症状表现只是表面现象,必须透过现象,抓住病机本质,这就是《内经》“有者求之,无者求之,虚者责之,盛者责之”的辨症原则,治病求本的治疗原则。☆★☆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uihonghuazi.com/shhzgm/577.html
- 上一篇文章: 关幼波中医对乙型肝炎的治疗
- 下一篇文章: 超全中药相关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