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方剂在皮科中的应用
一、龙胆泻肝汤(《医方集解》)的历史源流 木通的不良反应 1.我国每年死于药物不良反应者近20万人。因肝肾生理特点,常为靶器官。 2.木通:首载《神农本草经》称“通草”,古今品种甚多。 3.原因及对策 ①品种不统一 ②用量不规范 ③辨证不准确 ④配伍不适当 ⑤监测不健全 ⑥对策不完善 ⑦研究不深入 4.应用指征:皮损以瘙痒,渗出,糜烂,基底红,舌红,苔腻,尿赤,脉弦滑数为主。 二、二妙散(《世医得效方》)及其类方沿革 1.应用指征:舌红苔黄腻,脉沉滑数,下肢红肿疼痛红斑,丘疹,糜烂,渗出紫癜、溃疡 2.加减:基底红加生地,丹皮,赤芍 红肿疼痛加芦茅根,茜草,紫草 水肿加防己,泽兰,冬瓜皮 瘀滞多加丹参,水红花子,王不留行 3.化瘀苍术散在皮科中的应用:《中医杂志》年11期22页 三、大黄蛰虫丸(《金匮要略》) “五劳虚极,羸瘦腹满,不能饮食。食伤,忧伤,饮伤,房室伤,饥伤,劳伤,经络等卫气伤,内有干血,肌肤甲错,两目黯黑,缓中补虚,大黄蛰虫丸主之” 大黄,黄芩,甘草,桃仁,杏仁,芍药,生地,干漆,蛰虫、虻虫,水蛭、蛴螬(金龟子幼虫) 大黄:“大黄味苦寒,主下瘀血,血闭寒热,破症瘕积聚,留饮宿食,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谷,调中化食,安和五脏。” 主症:两目黯黑,肌肤甲错,内有干血,皮损:结节,囊肿,甲错,基底暗红,皮肤干燥,粗糙。 如:结节囊肿痤疮,鱼鳞病,结节性痒疹,疤痕痤疮,神经性皮炎,银屑病,脂肪瘤,神经性纤维瘤,眶周色素过度沉着,系统性红斑狼疮,结节性红斑,淀粉样变,黑变病,扁平苔藓。 四、当归四逆汤(《伤寒论》) “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治,若其人内有久寒者,宜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 l当归2两,桂枝2两,芍药2两,细辛3两,甘草2两,通草2两,大枣25枚,以水8升,煮取3升,日三服。 l加生姜半斤,吴茱萸2升,水6升,清酒6升,煮取5升,一日五服。 主症:手足厥寒,脉细欲绝,雷诺征阳性 如:雷诺氏病,雷诺征(寒冷荨麻疹,皮肤瘙痒症,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红绀病,寒冷性多形红斑,脉管炎,结节红斑,硬红斑,冻伤,冻疮)。 五、普济消毒饮(《东垣试效方?卷九》年) 1.李东垣方 黄芩,黄连,陈皮,甘草,元参,连翘,板蓝根,马勃,牛蒡子,薄荷,僵蚕,升麻,柴胡,桔梗 (温热疫毒上攻之大头瘟)疏风清热,解毒散邪。 2.主症:头面肿胀,壮热恶寒,皮损色赤,舌红苔黄 如:头面丹毒,腮腺炎,带状疱疹,单纯疱疹,荨麻疹,唇炎 六、升麻鳖甲汤(《金匮要略》) 1.“阳毒之为病,面赤斑斑如绵纹,咽喉痛,吐脓血,五日可治,七日不可治,升麻鳖甲汤主之”。 升麻2两,当归1两,蜀椒1两,甘草2两,鳖甲1片,雄黄半两 .“阴毒之为病,面目青,身痛如被杖,咽喉痛,五日可治,七日不可治,升麻鳖甲汤去雄黄,蜀椒主之”。 2.主症:起病急,面赤斑斑如锦纹,发热,身痛如被杖,咽喉痛,吐脓血,(病毒感染?)来势猛,起病急,用升麻,雄黄,清热解毒 如:传染性红斑,流行性斑疹伤寒,病毒性出血热,系统性红斑狼疮进行期(面红斑),皮肌炎 加减:咽喉痛加麦冬,射干,桔梗 吐脓血加鱼腥草,芦茅根 发热,汗出加白虎汤 口舌糜烂加栀子,连翘 七、木防己汤(《金匮要略》) “膈间支饮,其人喘满,心下痞坚,面色黧黑,其脉沉紧,得之数十日,医吐下之不愈,木防己汤主之;虚者即愈,实者三日复发,复与不愈者,宜木防己汤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汤主之。” 木防己,生石膏,桂枝,人参 主症:久咳喘,肝脾肿大,(右心衰?)面色黧黑,病久不愈。 如:黑皮哮喘,黄褐斑 加减:咳喘甚加百部,杏仁,桑白皮 黄痰加全瓜蒌,大贝母 白痰加法半夏,陈皮 八、黄芪桂枝五物汤(《金匮要略》) “问曰:血痹病从何得之?师曰:夫尊荣人,骨弱肌肤盛,重困疲劳汗出,卧不时动摇,加被风微遂得之,但以脉自微,涩在寸口,关上小紧,宜针引阳气,令脉和,紧去则愈。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 黄芪,桂枝,芍药,生姜,大枣 主症:外证身体不仁,麻木,知觉障碍,感觉异常。舌体胖,齿痕,色暗有瘀斑。 如:股外侧皮肤神经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皮肤感觉异常。 有瘀:可加丹参,当归,桃仁,红花 瘀久:可加苏木,水红花子 九、八味丸(《金匮要略》) 干地黄,桂枝,山药,山萸肉,泽泻,茯苓,丹皮,附子 仲景:1.脚气上冲,少腹不仁 2.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 3.妇人转胞,饮食如故,烦热不得卧,小便不通 主症:肾阳不足,腰膝酸软,小便清长,手足不温,脉细无力 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皮肌炎,黄褐斑,斑秃,脂溢性脱发 十、白虎汤白虎加人参汤(《伤寒杂病论》) 白虎汤三大症(共三条): 1.《伤寒论·条》:“伤寒脉浮滑,此表有热,里有寒,白虎汤主之。” 2.《伤寒论·条》:“三阳合病,腹满身重,难以转侧,口不仁,面垢,谵语遗尿。发汗则谵语,下之则额上生汗,手足逆冷。若自汗出者,白虎汤主之。” 3.《伤寒论·条》:“伤寒,脉滑而厥者,里有热,白虎汤主之。” 由此可见,白虎汤本无“渴”,亦无“烦渴”。 白虎汤加人参汤四大症(共六条): 1.《伤寒论·26条》“服桂枝汤,大汗出后,大烦渴不解,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2.《伤寒论·条》“伤寒若吐若下后,七八日不解,热结在里,表里俱热,时时恶风,大渴,舌上干燥而烦,欲饮水数升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3.《伤寒论·条》“伤寒无大热,口燥渴,心烦,背微恶寒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4.《伤寒论·条》“伤寒脉浮,发热无汗,其表不解者,不可与白虎汤,渴欲饮水,无表症者,白虎汤加人参汤主之。” 5.《伤寒论·条》“若渴欲饮水,口干舌燥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6.《金匮要略》“太阳中热者,yè是也,汗出恶寒,身热而渴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三大症用白虎汤(生石膏,知母,炙甘草,粳米) 四大症用白虎加人参汤(人参,生石膏,知母,炙甘草,粳米) 如:日光皮炎,药疹,红皮病,天疱疮,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银屑病,过敏性皮炎,带状疱疹,多形红斑。 主症:三大症,四大症,肌肤鲜赤肿胀,压之褪色,离手复原,灼热,急性炎症 加减:肌肤鲜赤加生地,丹皮,赤芍 伴丘疹风团加银花,连翘,牛蒡子 大便干加川军,芒硝 低热加元参,地骨皮 口渴加天花粉,石斛,麦冬 溲赤加芦、茅根,车前子 此时“存得一分津液,便有一分生机”;“救阴不在血,而在津与汗;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 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uihonghuazi.com/shhzgm/751.html
- 上一篇文章: 临床用药一得常用药对
- 下一篇文章: 超全中药来源总结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