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儿视频萨拉水红花令李君莲
知名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news/a_5214882.html 青海人热爱生活。无论在山区还是在河谷,无论在农区还是在牧区,无论在城镇还是乡村,走进每户人家,都有一股浓烈的热爱美好生活、追求幸福人生的气息。我到过一个农家,院墙虽然比较破旧,但庭院干净整洁,果树花草错落有致,可以看出主人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强卫 对于青海的汉、藏、回、土、蒙古、撒拉、东乡等民族的群众来说,“花儿”是他们共同的歌; 每年农历六月六期间,在我省各地举办的“花儿”会盛行了数百年,已成为青海重大的民俗活动; 大通老爷山“花儿”会、互助丹麻土族“花儿”会、乐都瞿昙寺“花儿”会、民和七里寺“花儿”会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花儿”,一个令人心醉的名字,它有着时尚鲜活的艺术生命力,给接触它的所有人带来多彩而迷人的遐想。在青海,随时随地都有“花儿”的歌声。 青海“花儿”研究会会长滕晓天介绍,我省河湟地区是“花儿”的一个源头,在这片热土上,“花儿”至少已开放了五百年。快乐的、喜庆的、悲伤的、思念的,青海人民丰富、复杂的感情都能在“花儿”中寻觅到。在我省,“花儿”的流传范围之广、群众基础之深厚,是其他艺术形式所无法企及的,汉、藏、回、土、蒙古、撒拉、东乡、保安、裕固9个土著民族共同培育形成了这一地域文化奇葩。可以说,“花儿”是青海人民共同的心曲。无论在田间耕作,山野放牧,外出打工或路上赶车,只要有闲暇时间,青海人都要漫上几句悠扬的“花儿”。在这里,人人都有一副唱“花儿”、漫“少年”的金嗓子。 在青海72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我们处处可以看到“花儿”的倩影。在碧绿的田野里,在高高的山冈上,在悠闲的小游园里,在舒心的茶社中,“花儿”像一个魅力十足的少女,撩动着千万人的心弦。无论是在城市还是乡村,只要有林阴或是草地以及青稞酒的地方,“花儿”总是和欢乐一起歌舞。“花儿”在九眼泉摆上了擂台,“花儿”在孟达天池搭起了舞台,“花儿”在老爷山扯开了洪亮的嗓门……“青海各族群众对‘花儿’有着特殊的文化感情。‘花儿’的每个曲令都能反映高原人民的生活和情感,能传递出高原人民粗犷豪放的情感、对美好爱情渴望的细腻感情,并能台上台下产生互动,是青海人民喜闻乐见的艺术表现形式。”滕晓天说。 “花儿”会,民间的狂欢节 其实,“花儿”是山歌型情歌,多是在田间劳动、山中放牧、赶车上路、河里淘金时,即兴顺口编唱的。因为花儿以情歌为主,有大小班辈的禁忌,不仅家里不能唱,即便在村子里也是禁唱的,只能在山野里唱。 作为一种珍贵的民间口头文学,“花儿”已经渗透进群众生活中。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花儿”这种最纯真、最优美的民歌有了更多的渴望。民间的“花儿与少年”首先觉醒,每年农历五六月间,民间都会自发组织“花儿”会,为“花儿”搭建更加广阔的舞台。“花儿”会与会者少则几千人,多则十几万人。目前,我省“花儿”会规模较大的有乐都瞿昙寺(农历六月十五)、民和峡门(农历六月十五)、互助五峰山(农历六月初六)、丹麻(农历六月十五)、大通老爷山(农历六月初六)等。 滕晓天将“花儿”会称为河湟人民的狂欢节。难道不是如此吗?辛勤劳作后的人们在固定的日子里欢聚在一起,放开歌喉,不拘小节地以歌会友,青年男女们更是在此时以歌传真情。这时,也是“花儿”大比赛、大会演、大交流的最佳场合。 “花儿”会期间,不仅本地的歌手参加比赛,相邻省、县的歌手也前来打擂献歌。这时,宁静的山野变成了五彩缤纷的世界,“花儿”像一条无形的红线,把人们的心紧紧地连在一起。在这样的氛围里,那些构思巧妙、妙语连珠、即兴发挥、演唱风格各异、内容或直率或含蓄的对歌,就是精彩得让人叫绝的爱情对话,男女歌手或散唱、或对唱、或独唱,以对歌作答,直到夕阳西下。歌声与欢呼声响成一片,气氛热烈而欢快。 青海“花儿”走向世界 每每说起青海“花儿”,朱仲禄,是一个无法绕过去的名字。已经故去的“花儿王”朱仲禄先生是将美丽的青海“花儿”带到全国并走向世界的第一人。 自上世纪80年代,由朱仲禄和苏萍把“花儿”带到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以后,“花儿”便张开了翅膀飞向更广阔的天地。尤其是《花儿与少年》《上去高山望平川》等,其优美的旋律和独特的魅力,几乎成了青海的一张名片。在老一代“花儿”歌手朱仲禄、苏萍的感召和带动下,涌现出了如马俊、张存秀、马文娥、索南孙斌等新秀,他们活跃在各种“花儿”会、“花儿”茶社,为“花儿”注入新鲜元素,逐渐将“花儿”带出山野,走上了高雅的艺术殿堂,使之更具观赏娱乐性。可以说,从这些“花儿”歌唱家和歌手身上,我们看到了“花儿”成长的缩影。应该说,“花儿”作为一种山野小曲,最终成为青海民族艺术园林中的一朵奇葩,终于登上大雅之堂,这是青海“花儿”的幸运。 近几年来,我省“花儿”创作亮点频现,并不断有新作问世,新秀辈出。从单口唱到齐声、合唱,从单纯的演唱向歌舞、歌剧,甚至舞台剧、电视剧方向发展、探索,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花儿”风情歌舞《六月六》的诞生便是一个明证。 以“花儿”为表现手法和表现题材的文化产品的频频问世,更是为青海“花儿”打响知名度,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尤其是青海“花儿”音乐诗剧《雪白的鸽子》在北京保利剧院正式演出,更是将“花儿”以音乐剧的形式搬上现代舞台的最新尝试。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如今,青海“花儿”已经成为一种有较高知名度的品牌,随着东西部文化的交融,它正在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高原的夏日是最美的季节,这时草儿青青,麦苗肥壮,花儿开了,树叶绿了。每逢会期,各族男女老少身着鲜艳的民族服装,满怀欢乐、幸福、喜悦的心情前来参加“花儿”会。从各地赶来的“唱家”“歌把式”,即兴编唱,歌声此起彼伏,扣人心弦,昼夜不息。歌声、笑声、掌声、喝彩声汇成了一片幸福的海洋……听着嘹亮豪放的“花儿”,教人浮想连翩,涌起无限遐想——那坦率炽热青春的鼓荡、碧山绿水间涓涓缠绵的爱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uihonghuazi.com/shhzgx/11662.html
- 上一篇文章: 吃小分子活性肽对脑血栓的改善效果吗
- 下一篇文章: 治疗了85万人的奇方,永不复发,坚持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