卒中(俗称“中风”)会对患者生活的方方面面造成破坏性的影响;房颤患者发生卒中的风险较没有房颤的人群高出5倍!

什么是房颤?

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房颤发生时,心房失去了有效的规律收缩,血液在心房内淤滞,极易形成血栓。

当血栓离开心脏,进入血液循环中并阻塞远端动脉,就可造成动脉栓塞,如肺栓塞、脑栓塞、肢体栓塞等,这是房颤患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因此,房颤患者需应用抗凝药物预防血栓形成,目前最“老”、也最常用的抗凝药物是华法林。

抗凝药,想说爱你不容易!

华法林剂量的个体差异极大、与饮食药物相关,且需要长期监测INR(国际标准化比值),根据化验结果调整剂量、确定下一次的化验时间,对我国大部分基层患者而言太过繁琐;

而新型口服抗凝药(NOACs)尽管已被多项国内外试验证实,其疗效不劣于华法林,但由于较高的价格,绝大多数患者仍可望而不可及。

房颤抗凝,阿司匹林为何不行?

阿司匹林与华法林的作用机制南辕北辙:房颤和静脉血栓的血栓形成源自于血流速度的减慢,这种凝血异常造成的血栓多见于静脉系统和心房,此时需要使用华法林;

而有些疾病的血栓以血小板聚集为主,多发生于动脉系统,典型的代表是冠心病和心绞痛,这时就需要阿司匹林抑制血小板的聚集。

停止使用阿司匹林!

从美国国家心血管疾病登记库(NCDR)得到的门诊患者数据显示,有超过21万患者的CHADS2评分≥2,这意味着这20余万的患者均存在较高血栓形成风险。其中,61.8%的患者接受了华法林或非维生素K拮抗剂抗凝治疗,但仍有38.2%(n=)的患者坚守阿司匹林阵地。进一步统计得到的数据更不容乐观,在将近30万CHA2DS2-VASc得分≥2的人群中,有40.2%的患者服用阿司匹林。

在我国,这种情况可谓有过之而无不及。据前不久发表在Stroke的数据统计,我国超过41%的患者对阿司匹林情有独钟;另一项数据显示,只有6.6%的房颤患者接受了华法林治疗。

但无论如何,房颤必须抗凝!房颤患者发生卒中的风险,较没有房颤的人群高出5倍;卒中带来的个人、家庭和社会危害有目共睹。为了您和家人,房颤患者在接受华法林治疗的同时,请遵医嘱定时复查、监测INR!

无病需预防,有病且求医,众多知名医生的专业健康指南,长按下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uihonghuazi.com/shhzgx/84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