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一药之红蓼

本期主角:红蓼

中文学名:红蓼

拉丁学名:PolygonumorientaleL.

别称:荭草、红草、大红蓼、东方蓼、大毛蓼、游龙、狗尾巴花等。

它的样子

红蓼是蓼科蓼属一年生草本植物,高1~3m。茎直立,中空,多分枝,密生长毛。叶互生;叶柄长

3~8cm;托叶鞘筒状,下部膜质,褐色,上部草质,被长毛,上部常展开成环状翅;叶片卵形或宽卵形,长10~20cm,宽6~12cm,先端渐尖,基部近圆形,全缘,两面疏生软毛。总状花序由多数小花穗组成,顶生或腋生;苞片宽卵形;花淡红或白色;花被5深裂,裂片椭圆形;雄蕊通常7,长于花被;子房上位,花柱2。瘦果近圆形,扁平,黑色,有光泽。

它的功效

第一

花期

花期7-8月,果期8-10月。

第二

分布

主要生长分布于蔡甸区索河街嵩阳村路旁和水边湿地。

第三

药效

水红花子,中药名,为蓼科红蓼的果实。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果穗,晒干,打下果实,除杂质。味咸,性凉。具有活血消积、健脾利湿、清热解毒、明目的功效。主治胁腹症积、水臌、胃痛、食少腹胀、风火眼、疮肿、瘰疬。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uihonghuazi.com/shhzyl/113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