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就诊至静脉溶栓60分钟内可完成

  专家简介:徐冰,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兼神经内七科主任,医学博士。沈阳市科委百名科技英才。是脑卒中防治工程中青年专家委员会委员,辽宁省细胞生物学学会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辽宁省细胞生物学学会老年性痴呆与认知障碍专业委员会理事,辽宁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脑心同治专业委员会委员,沈阳市医疗事故鉴定专家组成员。擅长脑血管病引起语言障碍及脑血管病病后抑郁症和焦虑症等的治疗,对脑炎、周围神经疾病、脱髓鞘疾病诊治也有独到的方法。

  急性脑梗塞是当今世界危害人类生命健康、导致人类死亡的三大主要疾病之一,具有发病率高、复发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的特点。据调查显示,急性脑梗塞在恢复脑灌注之前,每分钟将会死亡万个神经元、亿个神经突触,所以必须争分夺秒,树立“时间就是大脑”的观念。

  近日,沈阳晚报、沈阳网记者独家采访到了医院神经内科的徐冰主任,就大家关心的相关问题进行详细的解答。

  脑梗塞高危人群有哪些?

  如何进行有效的预防?

  徐冰:我国脑梗塞死亡率是欧美发达国家的4-5倍。而导致这一结果并非是治疗上的差距造成的,而是因为预防上有很多差距。年底卫生部首次公布的国民健康素养调查显示,我国居民具备慢性病预防素养的人口比例在所有相关素养中比例最低,个人里面不到5个人。众所周知,高血压、房颤、吸烟、糖尿病、运动少、体重超标、高血脂、有家族史是发生脑梗塞的八个关键危险因素。对于这些高危人群,一定要将有效预防放在首要位置。比如将血压、血糖和血脂控制好,注意抗凝的治疗,适当调节一些药物的用量;定期体检,适当有氧运动,比如慢跑、慢走,但要注意保暖;多吃新鲜蔬菜水果;注意精神、心理卫生,避免情绪剧烈波动;一定要戒烟,适度饮酒;室内温度不要太高等,如果男性在45岁以上,女性在55岁以上,具备两项以上的高危因素,建议口服阿司匹林来有效预防。

  怎样早期识别脑梗塞

  出现哪些症状需要警惕?

  徐冰:如果患者突然出现以下症状,应考虑脑梗塞的可能:一侧肢体无力或麻木;一侧面部麻木或口角歪斜;说话不清楚或语言理解困难;双眼向一侧凝视;单眼或双眼视物不清;头晕、眩晕伴恶心、呕吐等。当发现自己或身边的人出现上述任何一个或多个症状时,应当立即拨打“”或医院就诊,同时需要记下患者发病的时间,为患者赢得有效治疗时间。

  目前,国际上将“FAST”口诀作为脑梗塞的预警信号:“F”指脸歪了,“A”指手没力气了,“S”指讲话不清楚了,“T”就是指出现上述三个症状或其中一个症状时,医院就诊。这些信号一旦超过半小时,血管梗塞的可能性极大,应争分夺秒及医院就诊,防止错过治疗的黄金4.5小时。

  出现急性脑梗塞

  怎样的治疗最及时得当?

  徐冰:全世界的治疗指南都将静脉溶栓治疗作为第一推荐手段,这也是降低致残率和致死率的最有效方法。但目前的情况是,患者及家属对脑卒中知晓率大约为93%,溶栓治疗的知晓率仅为10%,能进行有效溶栓的患者更少,约占1.3%,远远低于国际水平。

  由于溶栓治疗知晓率低,加上溶栓的“时间窗”很短,要在发病3至4.5小时内用上溶栓药,有严格的治疗时间窗,医院具备快速的神经急诊、CT或核磁共振,检验科的绿色通道以及阿替普酶溶栓药物,所以错失最佳治疗时间的患者很多,原因是多方面的,普及和宣教脑梗塞的急救知识十分必要,脑梗塞及时治疗可以达到极佳的治愈效果,避免偏瘫的严重后果。

  市一院开通绿色通道

  对患者最大的益处是什么?

  徐冰:医院急诊后,需要由专业的溶栓团队进行救治。国际上要求,医院后60分钟内,进行一些必要的检查排除溶栓禁忌,立刻应用静脉溶栓药物,这个时间简称DNT。将这一时间控制在60分钟,可使溶栓患者的死亡率降低22%。在这么短的时间内需要完成病史的询问、查体、头颅CT、抽血检验等检查评估以及溶栓前谈话、签字等一系列工作,确实存在一定的困难,这就需要高超的医疗技术和优秀的团队管理。

  今年上半年,医院(医院)成立了急性脑梗塞溶栓课题组,24小时值班,制定了规范的流程和应急预案、完善了脑卒中绿色通道等,保证DNT小于60分钟。目前,急性脑梗塞患者到达我院急诊后,溶栓治疗绿色通道立即开通,脑内科、急诊科、CT室、化验室等多部门医护人员通力协作,患者的所有检查和评估在最短时间内全部完成,患者到达急诊40-50分钟就能开始静脉溶栓治疗,目前已开展溶栓治疗50余例,极大地提高了脑血管再通率,显著降低了致残率,为更多的急性脑梗塞患者带来希望。

  沈阳晚报、沈阳网记者王禹哲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uihonghuazi.com/shhzyl/85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