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老照片战斗英雄王连恩
(王连恩) 一照片里的历史 年1月下旬,东北野战军第17师第49团(时任团长李丕功,副团长赵浩然)3营在一下江南胜利结束后,回到松花江北榆树县休整。 01再接战令 此时,敌人企图转兵北上,集中兵力占领北满解放区,实现其“先南后北”的战略计划。为粉碎敌人的“先南后北”战略企图,东北野战军北满部队决定乘北满空虚之机,再过松花江,去歼灭更多的敌人。 一下江南时,零下40度的严寒下,战士们有的冻坏了脚,有的冻坏了手,有的连鼻子耳朵都冻坏了,休整期间部队配发了一些防寒衣物、伪装披布等物。 2月20日,团召集各营干部开了会。李丕功团长首先传达了师的指示,再次过江去消灭城子街的敌人。这是再次过江的首战,首战要必胜。49团为前卫团,三营为前卫营。 李团长强调,这次行动还是在零下40度的冰天雪地中进行。首先要作好防冻;再就是在雪地里要行好军,既要走的快,又要走的好;打起来就是一个猛字,猛打猛冲猛追。城子街在九台北约90里,由国民党新一军三十八师第八十九团及该师山炮营一部扼守。 在三营,王连恩营长讲,这次过江首战是消灭城子街的敌人,我们是前卫营。明天我们按团规定时间出发,九连为尖兵连,按营部、七连、八连的顺序。之后,各连相机开会,进行战前动员。 02二下江南 2月22日过午,刺骨的冷风嗖嗖地吹着,暗淡的太阳挂在远远的天上,气温零下40度,雪盖着大地,四面是白茫茫的一片,各连迎着冷风,冒着严寒,踏着雪到达营集合场。王连恩营长讲了这次任务,要求大家坚决完成好。 随后,营长检查了各连的准备。战士们大多是头戴狗皮帽,也有的戴着日本大黄呢子帽,每个人都戴着厚厚的大大的口罩,还有一部分人戴鼻子罩和耳罩,头上就只露着两只眼睛。身上穿着不太厚的棉衣,外穿一灰大衣,有个别的穿着日本皮大衣。每个人外披一白伪装布,脚上穿着有几斤重的大乌拉。有的在乌拉底下绑着铁刺牙,以便爬冰崖。每个人手上带着线手套,装在挂在胸前的大手套里。除背有武器弹药外,每个人身上还背有一袋高梁米。 下午2时,王营长下令,“出发。”踏着没膝盖的深雪,部队再次过江,向前不停的走啊走啊。不知过了多少沟、越过多少岭,也不知滑了多少坡,爬了多少崖,也不知摔了多少跟头和砸了多少次鞋底下的冰锤(冰锤是因天太冷,行军时雪在脚底一层一层的冻成一条锤,有的有半尺长,这就走路困难了,就必须用力握着刺刀,一点一点的把它砸掉再继续前进)。 王连恩03发起外围战 次日凌晨,王连恩率3营奉命发起了抢占前秀水沟和铜匠沟的战斗。一夜的行军。王营长的大皮帽子上、眉毛上全是白的,战士们就地卧倒,用手扒脚蹬很快堆起了雪的掩体。在敌人火力下,什么冷也不顾不上了,只想着用猛烈的射击堵截围歼敌人。 23日十时,炮兵向敌人开火,总攻开始。全体战士分散隐蔽在雪堆成的工事里,不停的跺着脚。密集的炮弹落到城子街敌人阵地上,战士们齐喊打得好,痛快!零下40度的严寒忘的一干二净,把大衣一脱,扔在雪堆上,枪上了刺刀,揭开手榴弹盖子,焦急紧张等待着冲锋的命令。 04总攻 进攻的喇叭吹响了,发出了冲锋的信号,战士们一跃而起,高喊着“杀啊”,冲向敌人。经过一阵激烈的争夺,城墙打开了口子,敌人的防御突破了。战士们攻入城子街里,3营2个连并肩与敌进行巷战,向街里猛攻。 天快黑了,九连进到了城子街中心,与攻入的其他部队胜利会师。全营即展开肃清残敌打扫战场。王连恩营长一看表,已是下午7时,城子街国民党美式装备的王牌军,被消灭了,战斗胜利结束。 这次战斗,王连恩率领的3营打死打伤俘虏敌人二三百人,缴获3门美式山炮和大批武器。战士们又说又笑,说“新一军是个大草包!”。胜利中,战士们忘了零下40度的严寒,忘了饥肠辘辘,忘了2天2夜的作战疲劳,面带胜利的喜悦,带着缴获的武器,押着俘虏,集合了。 刚集合,新华社记者华山、东影摄影记者刘德源,带着助手到3营采访。一见面,他们笑着地说:“祝贺你们的胜利。”王营长向他们介绍了情况,刘德源热情的在战地给摄影留念。 王连恩二照片中的人物 01照片右首者是东北野战军第17师第49团3营营长王连恩 王连恩,现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皇城镇訾李村人,生于年,中共党员。历任八路军班长、排长、连长等职。在抗日战争中,率部与敌人浴血奋战,所指挥的连队,战功卓著,在八路军渤海军区号称“铁七连”。年冬,进军东北,身先士卒,冲锋陷阵。四平攻坚战中,率三营突破敌人的道道防线,冲击敌军指挥部大楼的激战中,不幸中弹,壮烈牺牲。年仅37岁。王连恩牺牲后,被追授为战斗英雄,生前所在营被命名为“王连恩营”。 02照片左首者是东北野战军第17师第49团3营教导员王泮文 王泮文,现山东寿光王高镇后疃村人。中共党员。历任八路军排长、指导员、教导员、政治处副主任职。新中国建立后,曾任团政委、军政委、广西军区军区党委书记等职。年6月,病逝,享年89岁。 王泮文三采访人 01新华社记者华山 华山,我国著名新闻记者、作家、木刻家,《鸡毛信》的作者。一生4次上战场,长期随军进行战争报道,用一腔热血去亲历历史、记录历史。年,与作战部队一道从松花江到辽河,顶风冒雪穿插于敌人后方,写下了战地名篇《踏破辽河千里雪》。 02东影摄影记者刘德源 刘德源,山东黄县人。年参加少年抗日先锋队。任东北电影制片厂摄影师。全程伴随四野从白山黑水打倒天涯海角。后曾任中国人民 摄影师、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摄影师、总编辑、副厂长兼党委副书记等职。 03新华社特派记者的刘白羽 刘白羽,山东潍坊青州人。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代文学杰出代表人物,卓越的散文家、报告文学家、小说家、作家。在《年夏季战记》中这样记录了王连恩: (年)6月25日,上午得到一个噩耗:四九团三营营长人民英雄王连恩同志在火线上牺牲了。几日前在战壕边沿上,我还看见这个微胖发黑的人,他那天是那样笑眯眯的。就是他,在山东平原上为了中国这两个字成为一个自由的国家的名字,而不成为一群奴隶的名字,他不知杀死过多少凶残的日本人。一次他带一个小部队骤然之间和千多个日本骑兵遭遇,是他率领战士五次拼刺刀,鲜血顺着刺刀流下来,击退了敌人。今天他长眠在四平了。让我永远记着这次战争的仇恨!牺牲者是光荣的。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uihonghuazi.com/ycshhz/12318.html
- 上一篇文章: 让革命传统和优良作风薪火相传新思想引领
- 下一篇文章: 红色经典探秘暴风骤雨为何比太阳照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