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
高血压 韩某,男,39岁 年8月14日初诊 患高血压病已半年,一直服用复方降压片、心痛定等,血压仍24~26/l9~17kPa。证见头痛目眩,心烦急躁,失眠梦多,大便干结,舌红苔白,脉弦滑且数。证属肝经部热,气机阻滞。治以清泻肝经郁热,调畅气机。 方药;蝉衣、片姜黄、白芷、防风各6克,僵蚕,苦丁茶、晚蚕砂、炒槐花各10克,大黄2克。 服药7剂后,BP18/l3kPa,余症减轻,停用西药。原方加川楝子6克,服药7剂,血压正常。又以前方加减每周3剂,连服3周以巩固疗效。于年2月12日复诊,血压稳定在16/l1kPa,未再升高。 [接];此高血压眩晕头痛,脉、舌、色、证俱属肝火,故甚为易辨,不致误诊。然治法不用平肝潜阳,或直清肝胆,而仍以疏调气机为主,是何遭理?盖此为肝经郁火,源于气机郁滞,升降不得其所。肝郁化火,当以解郁为先。解郁之法,首选升降散。 此案加防风、白芷尤妙,立意甚深。盖疏肝以风药,助肝木之升发,遂其条达之性则不郁矣。故服之即效。 又按:上案低血压眩晕,此案高血压眩晕,一高一低,截然相反,然治疗皆以升降散疏解肝郁而效。中医异病同治之义,于此可见矣。 高血压严某某,男,36岁 眩晕头痛经常发作,脉象弦滑有力,按之急数且搏指,舌红苔白根厚。大便干结,心烦易怒,素嗜烟酒,又多熬夜,为本病致病之由。此肝阳上亢,木火上升,先以熄风折热方法。 白蒺藜10克,晚蚕砂10克,蔓剂子10克,勾藤10克,菊花10克,竹茹6克,陈皮10克,生石决明20克,生牡蛎20克,瓜蒌仁20克,焦三仙各10克,七剂 药后头痛已止,眩晕时或发生。脉仍弦滑,按之有力,舌红苔白根部仍较厚。大便通而未畅。风阳上扰之势虽缓,然病非一日所成,须得慎饮食、戒烟酒,节喜怒,方为根本之计,不可徒赖药物也。仍用前法加减。 白蒺藜10克,晚蚕砂10克,赤白芍各10克,勾藤10克,菊花10克,竹叶茹各6克,生石决明20克,生牡蛎20克,焦三仙各10克,水红花子10克,七剂 上方服后头痛眩晕皆止,二便如常。睡眠亦安。遂嘱其注意饮食调理,增加运动锻炼,以防复发。 :本案之眩晕是属肝胆风热上扰,良由过嗜烟酒,加之敖夜所致。因其兼有头痛,故用白蒺藜、晚蚕砂、蔓剂子以清头目;勾藤、菊花以熄风阳;阳亢于上者宜用介类以潜之,故用生石决明,生牡蛎以镇潜;风阳上扰多挟痰热,故用竹茹,陈皮以化痰热;从舌苔根厚大便干结,知其三焦壅滞,故用瓜蒌仁、焦三仙咀利三焦。用药恰合病机,故服之即效。而医嘱其慎饮食、戒烟酒、多运动,尤为金玉良言,切中其病根矣。若患者果能实行之,则一生受益可知也。 高血压冉某某,男,61岁 头晕目眩,面红目赤,唇紫且干,舌红起刺,苔垢而厚,两脉弦滑有力,按之振指,愈按愈盛,血压/l00mmHg,病已三十余年,一向服西药心痛定、复方降压片维持。近因动怒,血压剧增,服药无济于事,夜寐梦多,阵阵烦急。此木郁化火,肝阳上亢,急以镇潜息风,活血化瘀方法,须防中风之变。 生石决明20克,生牡蛎20克,珍珠母20克,菊花10克,桑叶10克,勾藤10克(后下),赤芍10克,丹参10克,茅芦根各10克,牛膝10克,黄芩10克,山栀6克,七剂。 药后眩晕稍臧,夜能成寐,脉仍弦滑有力,舌红苔白根厚,术火仍炽,仍用前法加减。 生石决明20克,生牡蛎20克,珍珠母20克,勾藤10克,赤白芍各10克,龙胆草3克,夏枯草10克,丹参10克,茜草10克,黄芩10克,川楝子10克,七剂。 两进清泄肝胆镇潜息风之剂,木火已减,风阳暂息,眩晕之势大缓,夜寐亦得安稳,诊脉弦滑,沉取弦细,舌红苔白,前法继进,再增入滋填,以救肾水,为治本之法。 生熟地黄各20克,女贞子10克,旱莲草10克,生石决明20克,生牡蛎20克,珍珠母20克,勾藤10克(后下),桑叶10克,菊花10克,丹参10克,赤白芍各10克,牛膝10克,七剂 上方服后,眩晕已止,食眠如常,血压稳定在~/85~90mmHg之间。嘱其素食、忌辛辣,戒烟酒,节喜怒,以巩固疗效。 :此案患者年老病久,顽固的高血压眩晕,辨为肝阳化风,木火上升,故用药镇潜与清泄并重,又因其老年动脉硬化,故用活血化瘀之品,贯彻始终。风阳得息,木火已减之后,又增入滋肾壮水之味,用生熟地、二至丸之类以滋肾水之不足为治本之计。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此之谓也。 高血压孙某某,女,37岁 脉象弦精细数,心烦梦多,大便干结,血压偏高,头痛偏左,痛如针刺。此阴分不足,血虚不能养肝,肝阳化风,风动则头痛必作,舌红且干,阴伤热生之象也。先用清上实下方法。 桑叶10克,菊花10克,勾藤10克(后下),生石决明20克,生牡蛎20克,白芍10克,甘草6克,木瓜10克。 头痛略减,脉象弦细,舌红口干,再以前法,参以养血育阴,冀其风息痛止。 桑叶10克,菊花10克,勾藤10克(后下),生石决明20克,生牡蛎20克,白芍10克,女贞子10克,旱莲草10克,夏枯草10克,牛膝10克。 药后痛止眠安,仍以前法进退。忌食辛辣肥甘为要。原方继进10剂。 :阴虚则阳亢,下虚则上盛,令头痛偏左,是肝热上冲,肝热之由,在乎阴虚,故用清肝息风以治其标,养血育阴以治其本,标本兼顾,服之即效。 高血压周某,女,54岁 形体削瘦,面色黧黑,木火之形,急躁易怒,每于夜寐欠安则头痛必发,若逢恼怒,其痛更甚。脉象弦细而散,按之有力,阴之不足阳之有余,宣泄其肝热,和其阴分,求其痛止。 柴胡6克,黄芩10克,川楝子10克,竹茹6克,枳壳6克,白芍10克,勾藤10克,生地黄10克,生石决明20克,生牡蛎20克,七剂 上方服七剂痛减,又继服七剂痛止。 :此案与上案病情相仿,故用药亦大致相同。案中所说木火之形是指形体较瘦削,面色偏黑,性情急躁者,这类患者大多肝火旺而阴分不足,其脉象弦细数,弦乃术郁之象,细主脏阴之亏,数则主热,故断为肝郁热而阴分不足,用泄肝热平肝阳养血育阴方法可效。 高血压,动脉硬化李某,男,64岁 患高血压动脉硬化多年,经常头痛,左侧为重,两耳鸣响,心烦急躁,夜寐梦多,五心烦热。素嗜辛辣厚味,且喜饮酒。大便干结,舌红且干,脉弦细劲数。此肝经郁热上攻,络脉不通。宜用养血平肝和络方法,非常服不能成功。拟用代荼饮方法。 赤白芍各30克。水煎代茶,每目三次,每次毫升。 患者用上方坚持饮用3个月,头痛基本消失,血压平稳。 :高血压动脉硬化是老年人群的常见病即使西药降压,也须长期服用,以维持疗效冲医能否有常服之方,各种中成药当然可以选用。然若能针对个体情况,拟出对症之方,选用精练之药,采服简便方法,药少而精,法简而易行,岂非患者之福音?赵师所常用的代茶饮就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好方法。此方治疗高血压头痛头晕,属于阴虚阳亢血分瘀滞者疗效甚好。 所需者,持之以恒耳。 脑动脉硬化乔某某,男,61岁 头目眩晕经常发作,双耳鸣响如蝉,心中儋憎悸动不安,舌淡胖,脉象沉弱,下元不足,下虚则上实,故发为眩晕耳鸣,姑拟填补下元方法。 熟地黄10克,山萸内10克,枸杞子10克,补骨脂10克,生牡蛎20克,杜仲10克,川续断10克,菟丝子10克,生石决明20克,楮实子10克,七剂 药后眩晕略减,耳鸣如前,精亏日久,不能上承于脑,髓海空虚故脑转耳鸣,失眠健忘继进填补之剂。 熟地黄10克,山萸肉10克,枸杞子10克,补骨脂10克,杜仲10克,川续断10克,制首乌10克,楮实子10克,桑椹子10克,焦三仙各10克,十剂 上方服10剂之后,患者自觉效佳,又按原方购10剂。眩晕心悸显著减轻,耳鸣也减轻不步,精力较前为强。填补之治,非日久不能见功,姑拟丸方,以为长久之计。 熟地黄60克,山萸肉60克,枸杞子60克,补骨脂30克,杜仲60克,川续断30克,菟丝子60克,桑椹子60克,楮实子60克,焦三仙各30克,白术30克,党参60克,黄芪60克,当归30克,茯苓60克,丹参60克。 上药共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10克,每日早午晚各服一丸,白开水送下,遇感冒停服。 上药服完一料后,自觉精力有加,眩晕等症皆除。 :此案眩晕属虚,脉舌色症,皆为虚象,故治以填补方法。虚证的平复非一朝一夕之功。故在见效之后,处以丸药。 丸药方中,除以填补下元为主体之外,并从后天调治,故用参、芪、当归、苓、术等品,并加焦三仙以助运化,这样先后天并补,中下兼顾,方可常服以图缓效。 版权声明:文章、图片源于网络,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注:本平台所有内容仅为中医公益性分享,内容仅供参考 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uihonghuazi.com/shhzcf/4428.html
- 上一篇文章: 对付肺心病,中医也有招
- 下一篇文章: 甘南中藏医验案分享慢性肾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