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栓形成与脑栓塞都是脑血管病变,是脑梗死的常见类型,都属于脑卒中。

脑梗死是指因脑部动脉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所致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软化。脑组织对缺血缺氧非常敏感,血流中断30秒钟就发生脑代谢改变,1分钟后神经元活动停止,5分钟后即可导致脑组织梗死。

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是脑梗死的常见类型,但两者并不完全一致。

脑血栓形成是脑梗死最常见的类型,占全部脑梗死的60%。

最常见的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和动脉炎,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会导致和加速脑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

脑动脉粥样硬化可导致血管腔狭窄和血栓形成,最终引起血管闭塞,局部血液供应中断而使神经细胞坏死、凋亡。一般发生在老年人,在夜间睡觉或者中午休息的时候发病,主要表现为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偏盲等。

脑血栓形成可进行超早期溶栓治疗、抗血小板治疗、抗凝治疗、血管内治疗、脑保护治疗和外科治疗等。该病病死率约为10%,致残率达50%以上,存活者中40%以上可复发,且复发次数越多,病死率和致残率越高。

脑栓塞是指血液中的各种栓子,如心脏、血管内的附壁血栓、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脂肪、肿瘤细胞、纤维软骨或空气等栓子脱落,随血流进入脑动脉而阻塞血管,当周围其他血管(侧支循环)供血能力不能代偿时,引起该动脉供血区脑组织缺血性坏死,出现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易发生多灶性梗死,容易复发和出血。

脑栓塞占脑卒中的15%~20%,其中以心源性脑栓塞最为常见,引起脑栓塞常见的心脏疾病有心房颤动、心脏瓣膜病、感染性心内膜炎等。

脑栓塞的发生比较凶险的,患者的症状通常在数分钟或者几个小时就会达到高峰。一般多发生在青少年,在活动中突然起病,有可能会出现偏瘫、头痛、呕吐、意识丧失等症状。

脑栓塞治疗原则与脑血栓形成基本一致,但预后与被栓塞血管大小、栓子数量和栓子性质有关。

脑栓塞急性期病死率为5%~15%,心肌梗死所致脑栓塞预后较差,多遗留有严重后遗症。如栓子来源不能消除,10%~20%患者可在1~2周内复发,复发者的病死率较高。

参考文献:康复医学科普问答系列丛书

更多精彩内容戳这里????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uihonghuazi.com/shhzgm/117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