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房颤动(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在人群中的发病率约为1~2%。根据既往发表的中国数据,我国30~85岁居民房颤患病率为0.77%,其中8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达30%以上。

房颤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是血栓栓塞,脑卒中则是其中最常见的。在非瓣膜病房颤患者中,缺血性脑卒中的年发生率约是无房颤患者的5倍,而瓣膜病房颤脑卒中发生率是无房颤患者的17倍。脑卒中的风险在不同的房颤类型(阵发性、持续性、永久性)是类似的。房颤所致脑卒中占所有脑卒中的20%,另外有研究显示亚洲人群脑卒中风险高于非亚洲人群。

同样是脑卒中,与非房颤相关的脑卒中相比,房颤相关的脑卒中症状重,致残率及致死率高,且容易复发,这与房颤卒中的机制——心房血栓脱落相关。有研究统计房颤相关的脑卒中医疗费用是非房颤相关脑卒中的1.5倍,病死率则是2倍。

怎么能够减少房颤患者脑卒中风险呢?答案就是抗凝。CHA2DS2-VASc评分男性评分≥2分、女性评分≥3分推荐抗凝治疗。男性1分或女性2分者,评估获益与风险后,可考虑采用口服抗凝药。若评分为0分,不用抗凝。由于在很多研究中应用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没有显示出获益,反而出血风险与不比华法林少,所以抗栓药物不用来预防房颤卒中。

对于已经发生脑卒中的房颤患者,抗凝治疗也是很重要的,但需要选择好时机,主要取决于脑卒中的严重性。(1)短暂性脑缺血患者,第1天时启用抗凝药。(2)轻度脑卒中(NIHSS评分8分)患者,第3天启用抗凝药。(3)中度脑卒中(NIHSS评分8~15分)患者,第6天影像学评估未见出血时,启用抗凝药。(4)重度脑卒中(NIHSS评分16分)患者,第12天影像学评估未见出血时,启用抗凝药。不建议给正在使用抗凝治疗的脑卒中患者进行溶栓治疗。房颤相关脑卒中长期口服抗凝药华法林、新型口服抗凝药(NOACs)明确获益。NOACs在减少颅内出血、出血性脑卒中更具优势。

只有合理应用抗凝治疗,才减少脑卒中风险,改善房颤患者的预后。

相关阅读

NIHSS评分

(文中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uihonghuazi.com/shhzgm/75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