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思饮食口臭咳嗽湿疹,得给孩子补脾
小儿总是不想吃饭大多是患了中医所说的疳积(又称“生积”“积食”),疳积是小儿时期,尤其是1~5岁儿童的一种常见病症。导致小儿生积的原因很多,小儿脾胃消化功能未成熟健全、家长喂养不当、滥用抗生素等都是致病因,皆会引起小儿消化不良,出现厌食,免疫力下降。 大多数孩子都喜欢冷饮、冷食,然而,冷饮、冷食最伤孩子的脾胃,造成脾胃虚寒、脾胃不和。喜欢冷食冷饮的孩子,大多食欲不振、消化不良,时间长了,日见消瘦,可造成发育迟缓。 积食会导致咳嗽,中医称之为“食咳”。这在中医古书中有记载,如《内经》:“食于胃,关于肺”;《医学入门》:“食咳因积食生痰,痰气冲胸腹满者”;《脾胃论》:“脾虚肺最受病”。很多家长会不理解,脾肺为不相关的两个独立器官,跟积食与咳嗽有关系吗?其实中医是这样阐述的:五脏是互相关联的——脾为生痰之源,肺为储痰之器,积食过久,脾胃虚弱就会生痰就导致咳嗽不止。 这类孩子的症状多为:不思饮食、口臭、手足心热、大便秘结、舌质红、舌苔白或黄厚腻,这时就应该给患儿服用健脾消食的药物,从而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儿童脾胃虚弱症状 孩子消瘦或过胖、脸色发青或黄、易流口水或口水过多、舌苔白厚或黄厚(黄为有热)、口唇干或裂(多为脾虚有热)、易出现湿疹(湿疹的病根在于脾胃虚弱、生湿化热)、厌食或饮食过多(无节制)、腹部胀大或腹胀有气、排气多或放屁有味、腹泻(包括大便次数多,大便质地不好如蛋花样便或便水或水便分离)、便秘(包括大便干如球状、大便几天一次、大便头干后正常、排便困难,多为有热,也有单纯脾虚的)、尿床频繁或小便偏多等。以及孩子主诉的腹痛等。 小儿脾胃虚弱的食疗 中医认为“四季脾旺不受邪”,即脾胃功能强的人抵抗力强,不易生病。脾胃虚的小儿特别容易患感冒,表现为面色萎黄,鼻梁有“青筋”,身体瘦小,食欲减退,睡眠不安,常有腹泻。食疗可以健脾胃。 红枣小米粥:取红枣10个,小米30克,先将小米清洗后上锅用小火炒成略黄,然后加入水及红枣用大火烧开后小火熬成粥食用。适用于消化不良伴有厌食的脾虚小儿。 莲子山药粥:取莲子30克,山药80克,粳米50克。将莲子去皮及心,加山药、粳米及水煮粥食用。适用于消瘦、食欲不振的脾胃虚弱小儿。 忌食和少食: 西瓜、梨、釉子、金橘、橙子、冬瓜、生萝卜、大蒜、牛奶、油炸食品、口香糖、冷饮、冰糕、凉茶。 补脾又能消积的成药——补脾消积口服液 “补脾消积口服液”健脾燥湿、益气消积。用于小儿积滞,厌食、疳症等属脾虚夹有食积者,症见纳呆厌食、腹胀腹痛、面黄肌瘦等。成分有水红花子、山楂、鸡内金、六神曲、陈皮、槟榔、白术、白扁豆、大枣。水红花子、山楂为君药,主起健脾消积之效;鸡内金、陈皮、槟榔为臣,理气消食;白术、白扁豆为佐,健脾益气,又可防止消导太过反伤脾胃;大枣为使,补中益气生血。 补脾消积口服液,补脾及消食兼顾,临床不仅可以用于脾虚小儿,同时也可以联合用药,用于小儿感冒、腹泻、消瘦等。 综上所述,儿童生理功能是“脾常虚、肺常虚、肾常虚”,儿童用药原则中阐述:应该佐以健脾和胃之品,不宜滥用滋补之品;所以孩子在生病时要按医生医嘱根据病情、病因、病程合理搭配健脾消食药物,以达到标本兼治、辨证施治的目的! 本文来源于综合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侵权请联系删除(-). 真情助健康爱在竹海堂 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uihonghuazi.com/shhzgx/1451.html
- 上一篇文章: 陈皮等66种中药材入欧洲药典
- 下一篇文章: 全了中药别名都在这了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