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来啦,跟着木青青老师去看看大观园里的那些花花草草!

已而入一石港,港上一面匾灯,明现着“蓼汀花溆”四字。”闲文少叙,且说贾妃看了四字,笑道:“‘花溆’二字便妥,何必‘蓼汀’?”侍坐太监听了,忙下小舟登岸,飞传与贾政。贾政听了,即忙移换。

——《红楼梦》第十八回

蓼汀花溆是大观园著名景点之一,汀是水边平地、小洲,溆是水边,景点名中突出有蓼,可见此处水边种有大量的蓼花。元春看到的匾额内容是宝玉所题,这在17回有记录:忽闻水声潺湲,泻出石洞,上则萝薜倒垂,下则落花浮荡。众人都道:“好景,好景!”贾政道:“诸公题以何名?”众人道:“再不必拟了,恰恰乎是‘武陵源’三个字。”贾政笑道:“又落实了,而且陈旧。”众人笑道:“不然就用‘秦人旧舍’四字也罢了。”宝玉道:“这越发过露了。‘秦人旧舍’说避乱之意,如何使得?莫若‘蓼汀花溆’四字。”宝玉所拟题名更贴合此处景点特色,抓住了关键的主体植物,蓼汀化用了唐代罗邺《雁》“暮天新雁起汀洲,红蓼花开水国愁”句,当然比武陵源、秦人旧舍等用烂的典故生动多了。

然而元春为什么不喜欢“蓼汀”二字呢?

《清华的大师们》提到民国学者刘文典的观点:“花溆反切为薛,蓼汀反切为林,可见当时元春已属意宝钗了。......”且不说这个反切对不对,这个说法让人有浓浓的宫斗剧感觉,若真如此,觉得元春真是城府颇深,且表达含蓄婉转,理解这个深刻寓意还需要脑筋急转弯。

40回介绍了花溆的秋景:说着已到了花溆的萝港之下,觉得阴森透骨,两滩上衰草残菱,更助秋情。秋天萧瑟的风景总给人以不详的悲剧感受,所以元春果断删掉“蓼汀”二字,剩下“花溆”显得温和繁盛。

“十分秋色无人管,半属芦花半蓼花。”蓼花是秋天引人注目的植物之一。蓼,蓼属中部分植物的泛称。多为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大多生长在水边,花为穗状花序或头状花序,白色或浅红色。常见的有酸模叶蓼、水蓼、红蓼等。从颜值上和高度上看红蓼最具有观赏性。

红蓼乃一年生草本,能长到2米,上部多分枝,顶生或腋生的总状花序呈穗状,长3-7厘米,花紧密,细看小小米粒大的碎花非常精美。整株红蓼枝条高而柔,粉红色花穗高高低低点缀在枝头叶间,枝枝低垂,绿叶红花,随风轻摇,尤其临水照影,更显得温婉清新,婀娜多姿。又名荭草,水荭,游龙,《诗经·郑风·山有扶苏》云“山有乔松,隰有游龙。不见子充,乃见狡童。”其中游龙即红蓼。红蓼的干燥成熟果实还有个好听的名字:水红花子。

红蓼在文人的笔下多有表现,多和芦苇菊花残荷搭配,非常具有画面感,大多具有清冷和伤感意象,如宋刘克庄《蓼花》:“分红间白汀洲晚,拜雨揖风江汉秋。看渠耐得清霜去,却恐芦花先白头。”是红蓼和芦苇搭配的景致。宋秦观《满庭芳》:“红蓼花繁,黄芦叶乱,夜深玉露初零。”也是红蓼和芦苇搭配。

唐郑谷《蓼花》:“蔟蔟复悠悠,年年拂漫流。差池伴黄菊,冷淡过清秋。”是红蓼和菊花搭配的景致。

宋晏几道《燕归梁》:“莲叶雨,蓼花风。秋恨几枝红。”则是莲叶和红蓼搭配的景致,画面色彩浓烈。

也有的文人表示很喜欢红蓼,如宋陆游《蓼花》:“十年诗酒客刀洲,每为名花秉烛游。老作渔翁犹喜事,数枝红蓼醉清秋。”白居易《东坡秋意》:“秋池少游客,唯我与君俱。啼蛩隐红蓼,瘦马蹋青芜。”即使喜欢,也是有种强颜欢笑的心情在,总之或悲或喜,秋风秋雨中的红蓼花总是格外惹人秋思。

40回贾母带领刘姥姥离开潇湘馆,往紫菱洲蓼溆一带走,坐船到秋爽斋。再从秋爽斋到荇叶渚坐船到花溆,贾母因见岸上的清厦旷朗,知道是宝钗的蘅芜苑,便顺着云步石梯上去蘅芜苑了,可见蘅芜苑和花溆一起,而宝钗住在高处,花溆一带的蓼花当经常可见,所以她在《忆菊》中起首写到:“怅望西风抱闷思,蓼红苇白断肠时。”

除了花溆之外,大观园里还有多处有红蓼花,如紫菱洲、蓼风轩等。

79回迎春被邢夫人接出大观园后,宝玉天天到紫菱洲一带地方徘徊瞻顾,见其轩窗寂寞,屏帐翛然,再看那岸上的蓼花苇叶,池内的翠荇香菱,也都觉摇摇落落,似有追忆故人之态,迥非素常逞妍斗色之可比。既领略得如此寥落凄惨之景,是以情不自禁,乃信口吟成一歌曰:

池塘一夜秋风冷,吹散芰荷红玉影。蓼花菱叶不胜愁,重露繁霜压纤梗。

不闻永昼敲棋声,燕泥点点污棋枰。古人惜别怜朋友,况我今当手足情!

关于紫菱洲的景色描写只有此处。洲是水中的陆地,菱是菱角,此处得名可能是因为附近池水里盛产菱角。37回,袭人打发老宋妈妈给湘云送礼物,其中有两个小掐丝盒子,其一里面装的是红菱和鸡头两样鲜果,说是今年这里园里新结的果子,极有可能就是紫菱洲附近出产。岸上种有蓼、芦苇,池内种有荇、菱、荷,是典型的野趣水景设计。23回说贾迎春住了缀锦楼,37回中宝钗道:“他住的是紫菱洲,就叫他‘菱洲’。”80回,迎春归省,哭哭啼啼,王夫人问在那里安歇,迎春道:“乍乍的离了姊妹们,只是眠思梦想。二则还记挂着我的屋子,还得在园里旧房子里住得三五天,死也甘心了。不知下次还可能得住不得住了呢!”那么这个缀锦楼应在紫菱洲上。

23回中说惜春住了蓼风轩,这个蓼风轩四周当也有蓼花,后文又说惜春住的是暖香坞,倘若她住进大观园后没有搬家,那么从宝钗在37回中说的“四丫头在藕香榭,就叫他‘藕榭’就完了”这句话来看,暖香坞、蓼风轩和藕香榭属于同一景区。

红蓼,美丽的却只是一年生的草本,随风飘摇,不耐寒冬。和紫菱洲主人迎春懦弱、随和的性格相对应,也和蓼风轩主人惜春清冷的独卧青灯古佛旁的生涯相呼应。

蒋春林,笔名木青青,华南理工大学图书馆副馆长,爱好文学和植物摄影。

写作出版《人间芳菲——红楼梦中的植物世界》、《华园植物记》、《花影流年——张爱玲笔下的花花草草》等图书。

文章:红楼梦研究图片:蒋春林

文图版权归原作者

本平台致力于推广普及《红楼梦》

内容转载自







































白颠风早期症状图片
北京中科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uihonghuazi.com/shhzgx/3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