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水红

潘年英(侗族)

盘村的人家中,老东家算是独门独院的一户。单单建在往来石洞和盘溪的山坳口上。

门前一排葡萄架,无论春秋寒暑,也无论天晴落雨,这架下必然是坐满了各式各样的人——有过路的,也有村寨上的,都喜欢到这葡萄架下来乘凉、歇脚或聊天。

房屋四周被竹林和桃林包围,风景是美得很的。

这一天恰逢春分,老东家屋前屋后的桃花正开成云霞一般灿烂的一片,姹紫嫣红,景象迷人。正巧老东也在这一天中午回到了家。老东的几个姨妈和姨娘也不约而同地来到了老东家。

她们都和老东妈妈一道坐在葡萄架下说话。大伙的脸上都洋溢着一种掩饰不住的甜蜜的笑容。

老东在县水利局工作,单位派他到石洞片区来检查农田水利建设情况,他就趁机回了家。

老东的妈妈一直不停地抱怨,说几个姨妈和姨娘事先不打一声招呼,到家来什么菜也没有。话虽这么说,但她心中有数,春节刚过不久,炕上的腊肉和坛子里的腌肉还多得很。

老东的父亲早几年就去世了,母亲跟着老东的弟弟一起过,但弟弟和弟媳现在都在广东打工,老东又在外面工作,这家人的堂屋就空了。有客来,老东妈是很高兴的。

这家人算得上是殷实的人家。

大姨妈嫁在凯寨,二姨妈嫁在盘溪,四姨娘嫁在本寨,却不知今天为什么一起来到了盘村。老东刚想问,远远就看见了长腰大田的路上又走来了一个女人和一个孩子,大姨妈立即惊叫起来:

“那个是冬雪吧?”

二姨、四姨和母亲也一齐惊叫道:

“是呀,是呀!”

大伙都欢天喜地地等待着那个女人和孩子慢慢走近。

大姨叫冬梅,二姨叫冬兰,母亲是老三,叫冬莲,四姨叫冬英,五姨叫冬雪,孟寨杨氏五姊妹,年轻时候是五朵有名的金花。路上走来的若是冬雪,这五姊妹就算到齐了。

那女子终于到了老东家门前,却不是冬雪,而是一个叫老东万万料想不到的人——妹红。

二十年前,老东还在县城读高中的时候,这个叫妹红的女人便应父母之命来到了老东家。虽然没有正式过门成亲,但两家老人已正儿八经决定了一对年轻人的大事——那时候,老东的父亲想不到老东是能考上大学的,他要为儿子好好说上一门亲,而这妹红在那个时候正可以说是盘江河两岸百里挑一的好女子。

妹红的父亲与老东的父亲既是亲戚,也是极要好的朋友,逢年过节都是要走动的,因而老东和妹红也可以说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转眼长大成人,要转入婚嫁上去,也都是十分顺理成章的事。

只可惜老东后来考上省城水电学校,自己悔了婚,跟一个城里女子做了一家,妹红才无奈地在当地嫁了他人。

二十多年不见了,老东已认不出妹红来了,妹红也认不得老东了。但妹红是认得几个姨妈和姨娘的,便一一跟她们打了招呼:

“大姨妈,二姨妈,亲妈,四姨娘,你们都在家呀?今天你们都来,莫怕是老东家有什么好事吧?”

妹红还是叫老东妈为亲妈,老东一下子就明白过来了,他主动叫了一声:

“妹红……”

“是老东吧,”妹红说,“好多年不见,不敢认了,远远看又有点像老平,近看又不太像,不敢喊了。”

老平是老东的弟弟。

除了脸上增加了一点皱纹外,妹红的模样并无大变,她还是那样美丽,健康。倒是老东因为几年前离了婚,后来又一直没有成家,人显得又苍老又憔悴。

“你去看你姐?”老东问。

“噢。”妹红说,“我送这个崽回去嘛。”

妹红说的“这个崽”,就是走在她前面的那个小男孩,大约七八岁的样子。老东问:

“是你家老几呀?”

听了这话,妹红笑了,大伙也都笑了。妹红说:

“这个是我姐的大孙崽,我也是要当外婆的人了,我哪里还有福气生这么小的呀。”

老东的脸一下子红了。

老东妈说:“光讲话,过来坐嘛,妹红。”

“不坐了亲妈,我送他到家后还得赶紧转回去,家里的活路多得很。”

“我们农村人,活路是做不完的。”大姨妈说。

老东给妹红搬来了凳子,妹红坐下了,说:

“老东,听说你的婆娘和崽都到美国去啦?你有办法呀。”

妹红的话是真诚的,并无挖苦之意,老东说:

“那是人家有办法,我有什么办法?”

“又讨了吧?”

“哪个肯嫁给他哟。”老东妈说,“你快莫讲他了,讲他我要胀气死了。”

“那时候我就跟老东讲,还是妹红好……”大姨妈欲言又止。二姨妈和四姨娘也摇头摇脑说:“命,命,这是命,快莫讲……”

几个姨妈姨娘这样讲的时候,老东发现,妹红流了泪。老东便假装进屋找什么东西,不出来了。

妹红问:

“几个姨妈整整齐齐在这里,难道你们家真有什么好事吗?”

老东妈说:

“晓得她们发了哪根神经,平时邀她们来,她们死也不肯来,今天呀,她们不晓得是咋的了,约好了要来出我的丑。”

“我们呀,今天是约好了来看桃花的。”大姨妈说。

“看桃花?又不是城里头的人,看什么桃花。”

“我没读过书,所以从没听说有哪本书上讲,桃花只能是让城里人看的。”

妹红抬头看了看老东家房前屋后的桃花,的确开得红艳得不得了。她便想起二十年前她来老东家的时候,并没有这么多的桃树。她想问老东妈桃树是什么时候栽上的,但老东妈也进屋去了。她去给她们煮甜酒。

妹红没有吃老东家的甜酒就走了。走在前面的,依旧是她的小外孙崽。

原载《民族文学》年第1期

赞赏

长按







































西宁好的白癜风医院
白癜风新春巨惠活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uihonghuazi.com/shhzgx/43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