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余年鼻息肉化解过程赵绍琴
明德初心 医案分享 出处:《赵绍琴临症验案精选》中医诊断:热阻脉络西医诊断:鼻息肉王某某,女,67岁 患鼻息肉10余年,两侧鼻孔皆有,初起较细小,近年来渐次长粗复长,现已长出鼻孔。左侧息肉略长于鼻孔边缘,右侧息肉长出鼻孔约0.5cm,粗如箸头,色暗红,触之不痛,时有黄水从鼻孔流出。多年来,不能用鼻呼吸。因其暴露于外,患者自觉寒碜,不愿外出与人见。今由女儿陪同前来求治。诊脉弦滑且数,舌红苔黄根厚,心烦梦多。热郁日久,络脉不通,清窍为之壅塞,先用清宣,以观其效。 辛荑花10克(后下),苍耳子10克(后下) 白芷6克(后下),防风6克,生地榆10克 黄芩10克,大黄1克,小蓟10克 水红花子10克,茅芦根各10克 大青叶10克,沙参10克 七付 上方七付后,自觉心烦减轻,鼻部尚无变化,夜寐梦多,大便仍偏干燥,舌红且干,脉象弦滑且数,病已延久,热郁较深,仍用清宣郁热方法。 辛荑花10克(后下),苍耳子10克(后下) 白芷6克(后下),防风6克,黄芩6克 川楝子6克,大黄2克,生地榆10克 炒槐花10克,焦三仙各10克 茅芦根各10克,沙参10克,麦门冬10克 七付 上方续服三周,鼻中黄水减步,触之鼻痔略软。脉仍弦滑,舌红苔黄,大便略干,仍用清化方法。 辛荑花10克(后下),苍耳子10克(后下) 防风6克,白芷克(后下),黄芩10克 川楝子6克,生地榆10克,炒槐花10克 大黄3克,十四付 湿热久郁,深入血分,久而成瘀,化生有形,占居清窍,非旦夕可以成功。继用清宣化瘀方法。 辛荑花10克(后下),苍耳子10克(后下) 白芷6克(后下),黄芩10克,赤芍10克 丹参10克,茜草10克,生地榆10克 焦三仙各10克,水红花子10克,大黄2克 十四付 患者服上方后自觉疗效明显,息肉有回缩之迹象,遂按方坚持服用1年零6个月。现左侧息肉已完全消失,左鼻孔通畅,可自由呼吸。右侧息肉已缩入右鼻孔内,时有黄水流出。诊脉弦滑,仍带数意,舌红且干,仍用前法加减。 辛荑花10克(后下),苍耳子10克(后下) 白芷6克(后下),防风6克,丹参10克 赤芍10克,茜草10克,焦三仙各10克 水红花子10克,十四付 :鼻息肉生长10余年,已长出鼻孔之外数分,按一般常识推测,若不用手术摘除,仅靠内服中药恐陷难以消除。然而,事实证明,中医辨证论治能够解决疑难问题,成功的关键是要以中医理论为指导。 鼻为肺之外窍,为清气出入之通道,鼻息肉乃有形之赘生物,浊邪之结聚所成。必是肺热壅塞日久,深入血分,络脉阻滞。故此病不独属肺,而且涉及血分,为血分瘀阻之病。赵师治疗此病,治则十分明确。 一是治肺,宣通肺气 二是治心,凉血化瘀。治肺用辛荑花、苍耳子、白芷等辛香通气之品,既能宣肺开郁结,通清窍,又能辛香引入络中,透邪外出。治心用丹参、茜草、赤芍、生地榆等凉血化瘀。 古人云:“鼻塞治心”,心主血脉,今治在血分,即治心也。除此二者为主治疗外,还兼用了疏调三焦之品,如焦三仙、水红花子、大黄等,以三焦少阳,上连于肺,下通于肾,为气机之通道。 古云:九窍不通,肠胃之所生也,慨指此言。此外,川楝子、黄芩泄肝肺之热,茅芦根清肺胃之热渺参、麦门冬养阴清肺,各适时用之,体现了中医定法之中又灵活多变的特点。总之,赵师此案为临床治疗鼻部疑难病提供了宝贵的思路和经验,值得我们细心揣摩。 本文摘自《赵绍琴临证医案精选》,明德初心仅作为学术分享使用,如有不当,请联系我们删除。 ▼点击留言可以检索中药的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uihonghuazi.com/shhzgx/5849.html
- 上一篇文章: 子歌的三角梅阳台
- 下一篇文章: 老中医二十年临床中药用药的五种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