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岁男孩突发脑梗青年卒中常见四大病因
医院收治了一位脑梗小患者 只有14岁,还在读初中 小男孩是这样描述病情: “坐凳子上突然往旁边倒 坐不住、没力气。” 经过检查,医生诊断小男孩得了脑梗塞 而像这样年轻的病人 医生表示还是第一次收治 南大二附院急诊科主任医师熊申生: “溶栓大概一个小时以后, 他左上肢肌力基本恢复到正常水平, 他就能动了,肌力稍微差一点, 比正常人稍微差一点。” 熊申生说 之所以能取得这么好的治疗效果 跟送医及时有很大关系 像脑梗塞这类病人 在发病后4个小时之内 进行溶栓治疗能取得比较好的效果 这个小朋友非常喜欢喝饮料 这么年轻就得了脑梗跟这有一定的关系 饮料中的糖为碳水化合物,长期大量饮用真的会导致脑梗吗? 飞医帮记者连线中科大附一院神经内科专家,探求青年卒中的原因 脑梗塞又称缺血性脑卒中(cerebralischemicstroke),是因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所导致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软化。轻者可以完全没有症状;也可以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肢体瘫痪或眩晕;重者不仅可以有肢体瘫痪,甚至可以急性昏迷,死亡。 哈佛大学的专家分析发现:如果每天饮用含糖饮料1-2杯,将增加26%的2型糖尿病风险,增加35%非致命性心肌梗死或猝死风险,增加16%中风风险。 青年卒中常见的和可能的病因简单归纳如下,如有补充,欢迎在评论处留言讨论。 动脉病变1.动脉粥样硬化: 青年脑卒中的主要原因是动脉粥样硬化。这与越来越多的青年人血脂代谢异常、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吸烟、工作压力大及进食高热量饮食相关。 近年来欧美国家数据显示动脉粥样硬化导致青年卒中比例占据8%~17%,但是在中国该类病因所致的青年卒中比例更高,而且60%的35岁以下的颅内狭窄是动脉粥样硬化所致,其中约1/3患者没有高危因素。 2.非动脉粥样硬化: (1)动脉夹层:外伤是导致颈部血管夹层动脉瘤最常见的原因。 (2)Moyamoya病:机制尚不明确;部分病例为先天性,但也可能与后天获得性因素有关,如外伤等,青年Moyamoya有一部分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患者临床表现差异大。 临床上儿童和青年患者反复出现不明原因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梗死、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且无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等证据时,应考虑此病。 (3)炎症性疾病:如Takayasu动脉炎,是一种累及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以及肺动脉的慢性、进行性、非特异炎性疾病,多发于年轻女性。其中头臂动脉型主要引起脑部和上肢出现不同程度的缺血。脑缺血严重者可有反复晕厥、抽搐、失语、偏瘫或昏迷。 (4)辐射所致动脉疾病:辐射诱导可致动脉炎,但也可能会致颈动脉粥样硬化和狭窄。 HRMRI对青年颅内动脉疾病是重要的影像诊断手段。 心源性脑卒中栓子通常来自心脏结构性病变,常见于: 1.心脏瓣膜病和心内膜病变 二尖瓣狭窄、修复性瓣膜和感染性心内膜炎等。 2.心律失常 房颤最常见,也可见于病窦综合征。 3.卵圆孔未闭 占青年心源性卒中的一大部分,卵圆孔未闭时来自静脉系统的逆行栓子可直接通过由右向左分流通道进入动脉系统,造成脑栓塞。TCD的发泡实验是性价比最佳的影像手段。 4.心脏粘液瘤 女性多见。对于青年缺血性卒中、没有脑血管病变证据,特别是窦性节律、面部广泛雀斑、内分泌过度活跃的患者需考虑心脏粘液瘤的可能;尤其是青年女性出现难以解释的周围神经病变,伴血管闭塞、炎症征象而自身抗体阴性时,需对心脏进行检查。 高凝状态许多患者可能与当时未诊断的高凝状态有关,这是缺血性卒中不太常见的病因。 1.抗磷脂综合征 以反复习惯性流产、血小板减少、网状青斑、反复静脉血栓及抗磷脂抗体(APL)阳性为特征的一组临床综合征。APL阳性的缺血性卒中患者普遍有首次发病年龄轻、合并其它危险因素少、易复发和多灶性等特征。 2.高黏血症 各种原因所致的高黏血症均可导致缺血性卒中的发生,如红细胞增多症、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异常蛋白质血症(骨髓瘤、Waldenstrom病、冷球蛋白血症)等。 3.蛋白C和蛋白S缺乏症 蛋白S和蛋白C系统是体内平衡凝血过程、防止血栓形成的重要天然抗凝系统,其缺乏易造成血液的高凝状态,从而诱发缺血性脑卒中发生。 其它1.偏头痛 偏头痛型卒中好发于年轻女性,青年人患偏头痛时合并脑梗死,原因可能与血管痉挛或伴血小板增多的高凝状态有关。 2.口服避孕药 避孕药中雌激素可使血中多种凝血因子升高,造成血液高凝状态,引起卒中。 3.特发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uihonghuazi.com/shhzgx/7858.html
- 上一篇文章: 脑梗塞脑血栓脑出血的区别漯河市第二人
- 下一篇文章: 脑血栓的主要病因有哪些该如何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