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院内科收治一名急性脑梗塞患者,经超早期溶栓治疗,获得了奇迹般效果,不仅挽救了患者生命,且出院时几乎没有留下任何后遗症,四肢活动自如,生活完全自理。患者、家属及医务人员对治疗效果非常满意,也证明了脑梗塞的超早期溶栓治疗对挽救患者生命和预后及生活质量至关重要,可造福大量患者和家庭。

患者邝某,男,50岁,于年6月10日中午11:30在做家务时突然不能言语、右半身瘫痪。家人发现后,于12:00送我院急诊就诊,经首诊医师诊治后,初步诊断为脑中风,接诊医师以争分夺秒的规范流程,在我院赵焕宁副院长(副主任医师)医院溶栓团队:黄雁副主任医师、王杨广副主任医师、吴春生、曾祥明住院医师、冯妙娜主管护师积极会诊及抢救。按脑卒中绿色通道紧急处理,行头部CT等相关检查并收住院。入院时患者不能说话(运动性失语)、右侧口角歪斜、右侧肢体完全瘫痪。经询问病史、查体、结合CT片等检查,诊断为急性脑梗塞。(运动性失语、右侧中枢性面瘫、右侧肢体肌力1级,NISS评分14分,提示中重型脑卒中)。初步考虑是动脉硬化导致血管血栓形成堵塞脑血管,导致相对应的肢体瘫痪及不能言语。该患者曾患高血压、糖尿病多年,1年前有脑梗塞病史。经评估后,患者在发病后1小时余(12:38)开始了溶栓治疗,溶栓后约45分钟,患者可缓慢说话,说出1-2个词,伴有构音不清,下肢缓慢屈曲,上肢手指可活动。

病人入院时情况

经严密监护与观察,溶栓治疗2小时后,患者各种症状好转,言语逐渐清晰、对答自如,稍微构音欠清,右手可握拳及上抬,右下肢活动自如,可抬起、能抵抗阻力,溶栓治疗出现了奇迹般的效果。

溶栓治疗后

经过继续抗栓、调脂和肢体功能康复治疗,1周后患者言语清楚,右下肢肌力基本恢复正常,行走正常,右上肢抬举基本正常,右手握力较正常(轻微中枢性面瘫、构音欠清,右侧肢体肌力V级)NIHSS评分2分,改良RanKin量表1分(尽管有症状,但无明显功能障碍,能完成所有日常工作和生活)。

能独自持饭勺进食,能独自穿衣、扣纽扣,生活能够完全自理,患者及家属对治疗效果非常满意,出院时送来了表示感谢的锦旗,并对我院内科全体医护人员表示由衷的感谢!

病人出院时情况

脑梗塞,又称脑中风、脑卒中。以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经济负担重为特点。我国脑卒中发病率排名世界第一,年死亡人数约万,致残率更是高达75%,给个人、家庭和国家均带来沉重的负担。目前在欧美等发达国家经过大量的临床研究实验证实,能够最有效降低脑梗死患者死亡率和致残率的治疗就是超早期溶栓治疗,也就是在发病后3-4.5小时内(不超过6小时)使用溶栓药物溶解血栓或者机械取栓打通堵塞的血管恢复脑血流,挽救梗塞区域濒临死亡的脑组织,最大限度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和减轻肢体瘫痪等残疾。我院首次为患者进行了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获得了奇迹般的效果,体现了我院在急性脑梗塞的诊治能力。

在此提醒群众对脑梗塞“早识别、早诊治、早康复”观念意识。

常见的症状有:头痛、头晕、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失语、共济失调、行走不稳、口角歪斜、流涎、视力障碍(包括偏盲,皮质盲)

怎样预防?

阿司匹林与他汀类药物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两条腿”,但要想走得远、走得久,还得控制相关的高危因素。

1、控制“三高”:高血压、高血脂与高血糖都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高危因素,所以“三高”患者一定要坚持规律服用相应药物,把血压、血脂及血糖控制在正常的范围内。

2、治疗房颤:有半数左右的脑梗塞与房颤相关,发生房颤时,容易产生挂壁血栓,如果栓子脱落就会堵塞血管。所以房颤患者要积极治疗房颤,并需长期服用抗凝药物。

3、改善生活方式: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三高”的重要诱因,我们生活中要做到低盐低脂饮食、戒除烟酒、坚持运动、减轻体重、规律作息以及保持身心愉悦。

医院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uihonghuazi.com/ycshhz/75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