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医院举办房颤多学
金秋十月,橙黄桔绿。为了更好的服务患者,10月21日,医院举办了心房颤动多学科诊治(MDT)研讨会。本次会议由心内科牵头,邀请了各相关科室的主任及医护人员出席,共同就房颤诊疗展开分享交流,旨在增强各学科间的合作互联与信息相通,提高我院对心房颤动疾病的诊疗水平。 医院的李学文副院长进行了会议致辞。李学文副院长指出,房颤不只是“专属”心内科疾病,房颤患者容易患脑卒中、外周动脉栓塞之类的疾病,还会接受神经内科、神经外科、血管外科、介入治疗科、急诊科、心脏外科等科室的治疗。李学长副院长还指出,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而且危害大,会给患者家庭造成严重的经济负担。因此,李院长倡议各主任动员自己科室的其余医生,深化对房颤的了解,加强宣传,重视房颤病人的院内协作,规范房颤的诊治,为患者提供快速、准确、有效的诊疗,最大程度挽救患者生命。 心内科的张志军主任讲解了房颤的临床表现、危害、指出房颤增加卒中率2-7倍,并进行了年房颤ESC指南的解读,谈到“CCToABC”综合诊治优化方案,介绍了房颤的射频消融手术与双肺静脉隔离术式的手术原理。张志军主任指出,房颤需要多学科协作,科室相互转诊。随后,赵春霞主任、张丽晖主任就张志军主任的分享进行了讨论,急诊科的逯林欣主任就高龄房颤患者的抗凝问题做了提问,赵春霞主任和张志军主任对此进行了详细解答。 急诊科的逯林欣主任分享了房颤的急诊治疗,介绍了急诊心房颤动就诊情况,指出快速型心律失常就诊患者中,以房颤就诊的患者占有非常高的比例。随后,逯主任介绍了急诊房颤的处理流程,依据血流动力学是否稳定,房颤发作时间、能否自行转复等依据来判断急诊治疗方法,并说明急诊科重点是室律控制,房颤病人最终还是应该转至心内科,由心内科进行长期管理。分享结束后,赵春霞主任指出,如果急诊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急诊科尽量避免注射胺碘酮和心律平等药物进行转复,可直接收进心内科,避免这些药物对后续消融根治的不利影响。 神经外科的王向阳主任分享了房颤急性脑栓塞的介入治疗。王主任指出,我国是世界脑卒中的重灾区,关于房颤病人的抗凝药物治疗需要借鉴心内科的经验,同时还介绍了心源性卒中的概念及机制,并指出房颤患者早期DOAC治疗对脑卒中预防的有效性以及急诊取栓给患者带来的获益,让大家受益良多。 会议下半场,心脏大血管外科的杨灵波主任首先分享了微创胸腔镜治疗房颤的相关内容。介绍了外科房颤射频消融、微创胸腔镜射频消融,并对比了外科治疗与内科治疗的优缺点。杨主任分享了胸腔镜射频消融的原理和流程,即双侧肺静脉的隔离、左心耳的切除、心外膜去迷走神经化等。最后,赵春霞主任讲解了不同消融方法之间的关系,建议房颤患者应先进行心内科导管消融,如果患者在两次导管消融后又复发,可考虑外科消融。 神经内科王燕宏主任进行了NVAF合并卒中患者的二级预防,指出我国卒中合并房颤患者的二级预防抗凝率较低,普通心电图对卒中患者房颤筛查的诊断率较低。王主任介绍了我国专家推荐结合临床评分的筛查策略,卒中合并房颤患者的抗凝启动时机,并分享了年ESC有关缺血性卒中抗凝启动时机的内容。 最后血管外科的杨涛主任分享了房颤外周栓塞的综合管理,分析了栓塞的病理生理、对全身的影响,介绍了急性肢体缺血分级,最后指出急性动脉栓塞的首要治疗是抗凝,取栓治疗对房颤外周栓塞的患者也极为重要。 会议结束后,李学文副院长和赵春霞主任进行了总结,各位主任都表示收获颇丰,并衷心祝愿医院房颤多学科MDT诊治团队不断发展,欣欣向荣,拥有更大的影响力,治愈更多患者。 医院心内科心律失常团队是山西省内拥有独立术者最多的团队,在省内较早开展多项技术:包括房颤射频消融、左心耳封堵术、压力监测导管消融术、高精密度标测、改良头静脉法、间隔部起搏、双螺旋电极应用等技术的起搏器植入、三腔起搏器(CRT/CRTD)、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的植入。 心律失常专家团队擅长各种心律失常的诊断和治疗,包括各种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射频消融治疗和器械植入治疗。常规开展房性早搏、房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心房颤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等快速性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治疗,以及左心耳封堵术、各种起搏器植入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心脏三腔起搏器(CRT/CRT-D)治疗心力衰竭、心脏复律除颤器(ICD)预防猝死、植入式心电监测仪等治疗项目。 ————/END/———— 文字及图片来源:心内科 编审:袁红奎 医院最新动态 分享院内最近活动 服务广大医护职工 普及更多专业知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uihonghuazi.com/ycshhz/8172.html
- 上一篇文章: 以脑栓塞为首发症状的心脏粘液瘤2例报告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