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聊血管生病会影响眼睛,眼底ldq
医聊第期 读懂身体,收获健康 人体70%的信息依靠眼睛获得,如果眼睛生病,会严重影响人的生活质量和安全感,因此很多低视力和盲人会同时罹患比较严重的心理疾病。 值得注意的是,一部分难治眼病的发生,病因并不在“眼睛”,而是因为全身疾病所导致。例如,糖尿病可以引发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糖尿病性白内障/糖尿病性角膜病变/干眼症等一系列眼病。 这是因为高血糖引起全身慢性炎症和氧化应激状态会累及结膜/角膜/晶状体/视网膜/脉络膜等眼球各层结构。 今天来聊聊全身疾病所导致的血管病变与眼病。 本期嘉宾刘堃 主任医师、教授、博导、医院眼科中心副主任,国家眼部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副主任。 视网膜依靠血管系统进行能量代谢 视网膜在眼球的底部, 自外向内分为10层, 由色素上皮细胞/视杆视锥细胞 双极细胞/节细胞等组成。 视网膜接受到光以后, 将光转换为电信号, 电信号在细胞中接力传递, 最终传送至大脑才会出现图像,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看见”。 视网膜组织为体内"耗能"大户, 为这些细胞提供能量的是血管。 常见的严重致盲性眼底病, 如老年黄斑变性、 视网膜动脉/静脉阻塞、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等, 发病机制都与视网膜血管关系密切。 富含氧气的动脉血沿着动脉血管, 将氧气和营养带给细胞。 氧气和营养被细胞“吃”完后, 没有营养且装满代谢废物的静脉血 就会顺着静脉血管返回心脏, 完成眼部的血液循环, 也是人体血液循环的一部分。 心血管疾病如何影响视力视网膜血供由动脉和静脉系统构成, 视网膜动脉系统为末梢动脉, 作为动脉的最后一级分支, 直接连接着毛细血管。 当视网膜血管出现血供障碍时, (通常由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引起) 很容易导致组织缺血坏死。 当视网膜动脉发生阻塞, 那么视网膜组织会缺血, 视网膜组织内外层营养全部断绝, 如果不及时抢救 最终就会导致不可逆的失明。 “三高”是怎么影响视力的? 血液循环是一个整体, 大河涨水小河满, 大河无水小河干。 视网膜血管系统 与全身循环系统融为一体, 如果有心血管疾病, 很可能也会影响到视力健康。 当血压升高时, 持续高血压导致视网膜血管壁变细, 血管弹性下降、痉挛, 视网膜血供受限制, 嗷嗷待哺的细胞失去了能量, 也就没法正常工作了。 高血脂患者血液脂质含量过高, 会导致视网膜血管壁脂质沉积、 管壁狭窄甚至阻塞, 同样引起视网膜缺血。 糖尿病患者长期高血糖会导致: 血液呈现高凝状态, 视网膜毛细血管壁损伤, 微循环障碍,造成视网膜缺血。 如果血管病变, 导致视网膜持续缺血缺氧, 视网膜细胞功能就会缺损。 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加剧,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炎症因子释放, 导致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发生。 新生血管是身体绝望的“自救”, 是视网膜血管性疾病恶化的标志。 新生血管由于是仓促应急用的, 质量不好,易渗漏甚至破裂出血, 造成玻璃体积血,会严重影响视力。 另外新生血管还会发生纤维化, 在视网膜表面形成收缩性的纤维膜, 纤维膜收缩会牵拉造成视网膜的牵拉, 引起视网膜裂孔甚至视网膜脱离, 对视力造成严重的影响。 眼底缺血引起VEGF大量分泌, 还会引起虹膜新生血管房角关闭, 进展为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导致眼压升高,视神经损伤。 血管病变而导致的眼病如何治疗“三高”而导致的眼病常见有: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静脉阻塞、 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等。 以长期高血糖所诱发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为例: 早期:眼底只有轻微的微血管瘤病变,视力没有下降,首先要把血糖/血压/血脂控制好。 中期:眼底出现明显的出血点和视网膜无灌注区,要及时打激光治疗,把视网膜的出血点封闭,阻断疾病进展。 晚期:眼底大量出血甚至并发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眼部剧痛,需要通过手术治疗挽救视力。 规范治疗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控制全身慢性疾病包括血糖/血压/血脂等各项指标; 2、急性期,防止疾病进一步发展通过全面的眼科检查, 明确疾病损害视功能的程度、 和视网膜形态情况, 及时给与必要的干预。 例如眼内药物注射消除黄斑水肿、 通过视网膜激光治疗, 防止疾病进一步进展等。 3、稳定期,密切随访及时发现隐匿性的病变, 及早处理,保护视功能。 门诊常见问题和误区QA Q:我有“黄斑”了,为啥会长呢?会不会瞎? 黄斑是视网膜中央一处正常的结构,是人眼的光学中心区,是视力最敏锐的部位。黄斑如果出现问题,例如黄斑变性、黄斑水肿、黄斑裂孔或者黄斑前膜等,会严重影响视功能,需要引起重视。 Q:眼科手术是不是要把眼球拿出来,开好刀再放回去? 眼科手术不用把眼球拿出来的。目前的手术都是微创的,像白内障、眼底手术,都只需要做小切口、小穿刺口,在显微镜下通过特殊的眼科器械进入眼球进行操作。 Q:诊断“三高”引起的眼底疾病往往需要散瞳查眼底,有必要吗?散瞳检查眼底是没有伤害的,通过散瞳可以检查周边的眼底,尽早发现问题,最大可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散瞳后所产生的瞳孔散大,会出现畏光、视近困难,均属正常现象,患者无需担忧。只需要在散瞳后避免强光照射,不要近距离用眼即可。 一般散瞳药物作用的时间为3到4个小时,正常剂量的散瞳药很少产生其他副作用,只有极少数患者会因药物副作用出现一些症状。 Q:眼底视网膜、黄斑病变,为什么有时需要往眼内打针呢?生病了,大家会想到吃药,那么眼睛有毛病了,除了吃药、滴眼药水,有些眼底病变还需要往眼内打针,比如糖尿病或视网膜静脉阻塞引起的黄斑水肿,湿性黄斑变性或者高度近视引起的脉络膜新生血管等。 那么直接吃这些药物可以吗,为什么非要打针呢?这是因为我们的眼睛有自身的生物学屏障:血眼屏障,常用的口服给药、静脉注射以及滴眼药水等方法,很难到达眼底、达到期望的疗效。而眼内打针可以把药物直接送达眼底,作用在病变的部位,并且眼内浓度较高,可以实现相应的治疗效果。 可能你还会感兴趣的往期文章赵慧:眼睛痒/干/畏光/敏感为什么?怎么办? 陶津华:白内障手术很简单?风险也是有的! 张仁:视力就是黄斑的能力,病变了很麻烦 总结建议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至少每年检查一次眼底,严重高血压、高血糖或已有肾病、脑梗塞、心脏病等全身并发症的高危患者缩短至每半年或者每三个月检查一次眼底。 “三高”引起的眼底疾病如果在早期进行干预治疗,往往能在患者视功能没有受到严重损害的基础上阻止疾病进展,而一旦到了晚期视功能已经受到严重损伤了,相关治疗的效果就会差很多。 75岁以上老人中,每3人中就有1人患有不同程度的黄斑变性。吸烟、肥胖、高血脂人群是罹患黄斑变性的高危人群。建议少吃高脂肪食物,适度锻炼身体,每年定期检查眼底。 祝愿大家都能保护好血管,拥有健康的双眼,最大限度保护住现有视力。 本期支持:医院 栏目支持:市卫生健康委、上海市医学会科普分会 漫画支持:医学也要好玩儿 编辑:景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uihonghuazi.com/ycshhz/11817.html
- 上一篇文章: 年卫生高级职称考试备考卫生高级职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