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寿山

编辑:黄榆媚

李寿山治疗肝病(病毒性肝炎、肝硬变)八法(一)李寿山治疗肝病(病毒性肝炎、肝硬变)八法(二)

李寿山治疗肝病八法之五

7.疏泄三焦、运脾行水

方药

通用消水汤

组方

桑白皮10-15克,陈皮10-15克,

腹皮15-20克,桂枝10-15克,

白术15-20克,泽泻10-15克,

猪茯苓10-15克,茯苓10-20克,

莱菔子10-15克,香附15-20克,

泽兰20-30克,车前子15-20克,

炒苏子10-15克,炒苏子10-15克,

水煎服。

主治水盛鼓胀

适用于肝硬化腹水

症见

纳呆食少,脘腹胀满,腹大如鼓,或四肢消瘦,青筋暴露,小便短赤,大便不畅,蜘蛛痣,肝掌,脾脏肿大而坚硬,面色晦暗不华,舌淡有紫色瘀点,舌下络脉淡紫怒张,脉见弦或濡滑。

化验检查

肝功有损害,血浆白蛋白、球蛋白之比倒置,贫血。

方解与加减

本方由五苓散、五皮饮化裁组成,通治各种水肿、鼓胀病之初期,有很好效果。

方中桑皮、陈皮、葶苈子、炒苏子清泻上焦,肃肺宣降以行水;桂枝、白术、茯苓、腹皮、莱菔子疏泄中焦,理气助运,温化脾湿以行水;猪苓、茯苓、泽泻、车前子渗泻下焦,通利水道,分利大小便以消水;伍以香附疏肝理气,气行水利以助水湿之排泄;配泽兰叶活血化瘀,功兼利水,二药合用,行气活血,以利水湿,乃消鼓胀、水肿的重要辅助药。诸药合奏疏泄三焦、行水消胀之功。

药后水邪去其大半,宜服益气健脾方(枳实、白术、黄芪、人参、白芍、鸡内金、肉桂等),以巩固疗效,或二方交替服用。

如水势太急,胀满难忍,腹大如鼓,按之坚硬,二便不利,服上方无效者,可用鼓癥丸(煨甘遂、槟榔、二丑各等份,研细末,醋糊为丸,每付6-10克)空腹服,日1付;重者可连服2-3日。药后可有头眩、恶心、腹痛之反应,泻后自解,水去大半宜服益气健脾方药巩固疗效。有出血史者禁服鼓癥丸,身体虚赢者慎服。有黄疸者,通用消化汤加茵陈蒿、金钱草;伴低热者加地骨皮、丹皮;鼻齿衄血者加侧柏叶、艾叶;肝功损害,血桨白蛋白、球蛋白之比倒置者,待水消后续服复肝散等。

8.滋阴清热、益肾渗湿

方药

养阴消水汤

组方

生地15-25克,炒山药15-20克,

枸杞子10-15克,泽泻10-15克,

茯苓15-20克,丹皮10-15克,

丹参15-30克,水红花子30-50克,

车前子20-30克,知母10-15克,

败龟板15-25克,制鳖甲20-30克,

腹皮15-20克,水煎服。

主治阴虚鼓胀

适用于肝硬化腹水

症见

腹大如鼓、按之柔软,脾大按之硬,青筋暴露,四肢消瘦,食少胀满,鼻衄齿衄,手足心热,口干不多饮,小便短赤,大便或秘或溏不畅,面色潮红,舌偏红绛,无苔少津,或有黄腻苔,舌下络脉淡红细短或暗红细长,脉弦细或沉细数。

化验检查

肝功有损害,谷丙转氨酶持续升高,血浆白蛋白、球蛋白之比倒置。

方解与加减

方中生地、枸杞子、丹皮.、知母养阴清热柔肝;丹参、龟板、鳖甲育阴软坚消积;茯苓、泽泻、腹皮、车前子淡渗利水消胀;水红花子化瘀而行水;山药健脾而运水。诸药合奏养阴清热、益肾行水之功。

气虚加黄芪、党参;湿重加生苡仁、翠衣;水势难消者合服蝼蛄7只(研末),白开水送服;有黄疸者加茵陈、金钱草;大便溏泻者,养阴清热药减量,加扁豆、白术;低热者加地骨皮、银柴胡;腹胀甚者加香附、积壳;鼻衄齿衄者加侧柏叶、白茅根、三七;肝功损害,血浆白蛋白、球蛋白之比倒置,谷丙转氨酶升高,或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持续不转阴者均按前法治之。注意阴虚有热之鼓胀舌质绛红者,宜早用滋阴清热药,以防大出血或肝昏迷。

病案举例

急黄神昏(亚急性肝坏死)证

张某,男,30岁。年8月17日初诊,病志号。

病史与主症

既往健康,1个月前有肝炎病人接触史。1周前突然发病,身热,纳差,恶心呕吐。继则身目发黄,急剧加深,胁痛拒按,神识渐昏蒙不清,烦躁不安而急诊住院。察看病人,神志恍惚,答非所问,巩膜黄染明显,皮肤色深黄。胸背部皮下有散在出血点,肝浊音界缩小,脾未触及,腹部无移动性浊音,膝健反射亢进,巴彬氏征阳性,体温38.5℃.,舌质绛红少津,脉弦细数。

化验检查

总胆红质15.8毫克%,出凝血时间56秒,血氨微克,麝浊12单位,麝絮++。

西医诊断

急性黄疸型肝炎,亚急性肝坏死(住院后肝穿证实)。

辨证

病由疫毒入营,湿热内蕴,湿从火化,热毒攻心。湿热蕴蒸而发黄;热动营血而肌衄;热入心包则神昏躁烦。病势重而急,证属急黄神昏。

治法

清热解毒,凉营开窍

处方清营解毒汤合服安宫牛黄丸

先鼻饲安宫牛黄丸1丸,日2次。继进汤剂。

犀角3克(先煎),生地6钱,丹皮3钱,

赤白芍各3钱,茵陈蒿l两,酒大黄3钱,

桃仁3钱,菖蒲2钱,郁金2钱,

白茅根1两,

水煎服,日进2剂,昼夜服药。

8月19日复诊,进药后翌日开始神识清楚,已不烦躁,但反应迟钝。已见初效,继用前法。3日后完全清醒,身目黄染减轻。能进饮食,体温36.8℃,脉弦不数,黄腻苔尽退,舌质偏红少津。此湿浊之邪已减,窍开神清,热势仍盛,停安宫牛黄丸,继服汤剂,原方去菖蒲、郁金,以清营凉血解毒为法。治疗约2周,黄疸尽退,诸症消失,黄疸指数已转正常,舌质淡红而润,无苔,脉象弱滑。唯肝功尚未恢复。遂停汤剂,服复肝散(方见上治疗肝病八法节中),早午晚各1付,住院约3个月,肝功恢复正常而出院。出院后定期来院检查,一切良好。休息3个月恢复工作,随访3年,一切正常。后来于年相遇,据云出院后一直上班迄今,一切良好,多次检查肝功均正常,甚为感激云云。

按语

本案急黄神昏证,病情重而急,按温病热入营血、心包辨治,获良好疗效。方中犀、地、芍、丹,即犀角地黄汤,清营凉血解毒;赤芍、桃仁活血化瘀通络,以防热盛留瘀;茵陈蒿,清利湿热退黄;菖蒲、郁金避秽解毒开窍;白茅根凉血止血而利湿;酒制大黄导湿热下行,使邪有去路。合服安宫牛黄丸清热解毒以避秽,开窍醒神而救闭。诸药合奏清热解毒、凉营止血、开窍醒神之功。后用复肝散补益肝肾、活血化瘀而获痊愈。

气滞湿郁鼓胀(肝硬化腹水)

张某,男,48岁。年8月15日初诊,病志号。

病史与主症

患肝病史4年。近因郁怒而腹胀,渐则纳呆食少,小溲短黄,大便不畅。腹大如鼓,按之坚硬,腹围85厘米,下肢浮肿,按之有痕不起,遂来住院治疗。视病人面色晦暗不华,腹大体瘦,形态无神,舌质淡紫,苔滑腻,舌下络脉淡紫祖长,脉弦滑。肝扪不及,脾大左胁下2厘米,质硬,腹大有水,青筋暴露,下肢浮肿。

化验检查

麝浊14单位,麝絮+++,黄疸指数5单位,血浆总蛋白4.6克(A2.0/G2.6)。

西医诊断

肝硬化腹水

辨证

旧有肝病,疏泄失职。近因郁怒,气滞肝郁,肝气横逆,脾失健运,水湿内生,湿由气滞而聚,气滞湿郁遂成鼓胀之证。

治法

疏肝理气,运脾行水

处方通用消水汤

桑白皮3钱,陈皮3钱,腹皮4钱,

桂枝2钱,白术6钱,泽泻3钱,

猪苓3钱,茯苓4钱,莱菔子3钱,

香附3钱,泽兰叶4钱,车前子4钱,

炒苏子3钱,葶苈子3钱,

水煎服,日1剂。

8月22日复诊,服药6剂,小便通利量多,日排出量-毫升,腹水大减,腹围72厘米,精神振作,纳增便调,舌淡红,脉弦细。此水湿骤消,需用益气健脾扶正的治本之法。黄芪6钱、人参3钱、白术4钱、枳实3钱、炒白芍3钱、鸡内金3钱、肉桂1钱2分,水煎服。治疗l个月余,诸症消失,饮食日增,二便自调,舌淡红苔白薄,舌下络脉淡红细短,脉弱而滑,脾大回缩左胁下1厘米。肝功能尚未全复,嘱服复肝散早晚各1付。治疗2个月余,肝功恢复正常,一切良好,遂出院回家调养。1个月后恢复工作,随访l年,一切良好。

按语

通用消水汤由五苓、五皮化裁组成,是通治一切水肿、鼓胀的有效方,对首次鼓胀尤效。方中桑皮、陈皮、葶苈子、炒苏子,清泻上焦,肃肺宣降以行水;桂枝、白术、茯苓、腹皮、莱菔子,疏泄中焦,理气助运,温化脾湿以行水;猪苓、茯苓、泽泻、车前子渗泄下焦,通利水道,分利二便以消水;配泽兰叶活血化瘀,佐香附疏肝理气,气行水利以助水湿之排泄,二药合用理气活血,以行水湿。诸药合奏疏泄三焦、行水消胀之功。对病之初起水肿、鼓胀有很好疗效,但仅是治标之法,待水去大半(包括攻水之后)必须辅以益气健脾之法,才能巩固疗效。肝功有损害者,尚需配合复肝散以复肝功,皆为治本之法也。

END

·版权声明:

本文摘自《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作者/李寿山,编辑/黄榆媚

·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投稿请添加大头18

点击下方图文或者文末“阅读原文”,即可了解哦

赞赏

长按







































北京治白癜风做好的医院
复方斑蝥酊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uihonghuazi.com/ycshhz/2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