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房颤动左心耳与卒中
白癜风初期是什么症状 http://m.39.net/pf/a_7208874.html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进展,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显著增加。房颤的发生与年龄的增长存在一定的相关性,随着年龄不断增长,房颤的发病率也在逐年增加,特别是房颤所致的脑栓塞使患者的致残率、致死率明显升高。 房颤患者血栓多来源于左心耳 现有研究证实,左心耳是房颤患者血栓形成的主要部位。有报告通过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尸检或手术评估房颤患者左心房血栓,例非瓣膜性房颤患者中,17%有左心房血栓,大部分(91%)位于左心耳;例风湿性房颤患者中,13%有左心房血栓,其中57%局限或存在于左心耳中,部分延伸到左心房。左心耳为多叶的盲端囊袋样结构,一般有4种形状:鸡翅形(48%)、仙人掌形(30%)、风向标形(19%)和菜花形(3%)。在窦性心律情况下,由于血液流速快,左心耳血栓难以形成。而房颤或其他原因导致心房纤维化时,心房、心耳无收缩功能,由于左心耳独特的解剖结构,让它成为一个静止的囊袋,促使左心耳血栓形成。左心耳和左心房的电机械分离与不协调是导致左心耳血栓的另一原因。而高龄、高血压等因素可导致左心耳内膜受损、纤维化,导致血栓风险增加。此外,炎症在左心耳血栓的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有研究显示,Hs-CRP增高是房颤患者左心耳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 总之,左心耳功能不良与卒中关系密切,抗凝治疗对预防房颤患者发生卒中的获益是明确的,但同时存在出血并发症、药物的不良反应等风险,且患者服药依从性不佳。近几十年的研究显示,左心耳封堵术(LAAC)可有效预防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的血栓栓塞并发症,其有效性不劣于口服抗凝药物。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uihonghuazi.com/ycshhz/9479.html
- 上一篇文章: 每分钟心跳次,不是心动,是因为房颤
- 下一篇文章: 过好早搏心房颤动人生连载第四章病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