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心梗和脑梗,是尽人皆知的威胁我们健康的两大疾病,数据显示,每9秒就有1人因为心脑血管病丧生!

一心、一脑看似很远,其实血脉相连、病因相同,其罪魁祸首就是“血栓”。

何为血栓呢?

血栓通俗地说就是“血块”,它像塞子一样堵塞了身体各部位血管的通道,导致相关脏器没有血液供应,造成突然致残或死亡。

血栓在脑部血管产生就导致“脑梗”

在冠状动脉产生就形成“心梗”

堵塞到肺部就是“肺栓塞”

人体为何会有血栓呢?

人体血液中存在着凝血系统和纤溶系统。正常情况下,二者保持着动态平衡以保证血液在血管中的正常流动,也不会形成血栓。但特殊情况下,如血管有硬化、狭窄、损伤、或出汗过多、血压过低、缺乏饮水等情况下,会使血流缓慢、血液浓缩黏稠、凝血功能亢进或纤溶功能减弱,则会打破这种平衡,使人处于“易栓状态”。

血管硬化与血栓

血管就像家里的水管,常年累月使用会产生水锈,导致水管内壁一点点狭窄,最终导致水流变小甚至停水。血管的动脉粥样硬化亦是如此,随着年龄的增长会导致血管狭窄(动脉斑块增大)。当狭窄不影响供血时,人是没有感觉的,只有病变达到一定程度才会出现症状,心脏会出现心绞痛,大脑就会出现脑缺血。而斑块破裂时,会出现血栓,导致心肌梗死或脑梗死。

也就是说,没症状的时候,不一定没有动脉粥样硬化,只是症状不明显、没有被发现。

动脉粥样硬化都是5-10年逐渐发展的,目前没有明确的病因,但可以确定的是高龄、吸烟、饮酒、高血压、糖尿病等都会加速其病变过程。

心梗、脑梗关系密切

脑梗塞可以引起心梗,同样心梗患者也容易并发急性脑血管疾病,最常见的是脑梗塞。

心梗和脑梗塞都有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当心肌缺血或梗塞时,心脏的血液输出量减少,血压下降,血流缓慢,导致脑供血不足,加上这类患者往往有高脂血症,血液的粘度及凝固性较高,因此在脑动脉本身硬化的基础上,很容易形成脑血栓。心梗的同时,心腔内会有血栓形成,因此当发生心房颤动等心律失常时,血栓脱落并随着血流进入脑血管,就会引起脑栓塞。

久坐成最大帮凶

血栓的最大帮凶就是——久坐。它从多个方面影响血管健康:

1、不利于清除血管内斑块

澳大利亚针对其国内名25岁以上居民进行的一项研究表明,长期久坐不动不利于清除动脉里的斑块。

2、增大血栓风险

英国《皇家医学会志》刊登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每天固定一个坐姿3小时以上的人,患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风险是其他人群的2倍。

3、堵塞心血管

久坐时,血液流动缓慢,脂肪酸沉积在血管,易阻塞心脏血管。

4、让脑部供血不足

久坐会让血液循环减缓,导致大脑供血不足,脑供氧和营养物质减少,损伤大脑。

世界卫生组织(WHO)早已将久坐列为十大致死致病元凶之一。据统计,全球每年有多万人因久坐死亡,预计到年,全球将有70%的疾病由久坐引起。

防血栓一字诀:动

久坐伤血管,那么我们清理血管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动起来!

年,世界卫生组织指出,走路是世界最佳运动之一,既简单易行,强身效果又好,不论男女老少,什么时候开始这项运动都不晚。

美国心脏学会奠基人怀特博士也提出:从进化论角度看,步行是人类最好的运动。

在预防血栓方面,走路能保持有氧代谢、增强心肺功能,促进全身从头到脚的血液循环,防止血脂在血管壁堆积,防止血栓形成。

走路防血栓,要注意"三五七"原则:

"三"是指每天要步行三千米以上,且保证30分钟,并坚持做到有恒、有度,过分激烈的运动对身体不利。

"五"是指一星期要运动五次以上。

"七"是指运动后心率年龄=。例如:50岁的人,运动后心率达到次。(身体极好者可达到次;身体不好者不要超过次,具体要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来调节)

如果觉得"三五七"原则太难记,那就记住一句话:每天至少快走30分钟,直到身体发热、甚至微微发汗,就达到锻炼效果了。

记住"动"这一个字,每天都"动起来",才能血栓不上身,一生无栓!!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uihonghuazi.com/shhzbm/118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