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治疗脑梗塞
一、概述脑梗塞是由于脑供血障碍引起脑组织缺血、缺氧而发生坏死、软化,形成梗塞灶的脑血管疾病。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塞与脑栓塞、脑腔隙性梗塞等合称为脑梗塞。本病属中医“中风”、“偏枯”等病证。风、火、痰、瘀是其主要病因,导致“窍闭神匿,神不导气”,而发中风。二、诊断要点:(一)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塞1、常于安静状态下发病。2、大多数发病时无明显头痛和呕吐。3、发病较缓慢,多逐渐进展,或呈阶段性进行,多与脑动脉粥样硬化有关,也可见于动脉炎、血液病等。4、一般发病后1-2天内意识清楚或轻度障碍。5、有颈内动脉系统和或椎-基底动脉系统症状和体征。6、头颅CT或MRI检查可明确诊断。 (二)脑栓塞1、多为急骤发病。2、多数无前驱症状。3、一般意识清楚或有短暂性意识障碍。4、有颈动脉系统和或椎-基底动脉系统症状和体征。5、腰穿脑脊液一般不应含血,若有红细胞可考虑出血性脑梗塞。6、栓子的来源可为心源性或非心源性,也可同时伴有其他脏器、皮肤、粘膜等栓塞症状。(三)腔隙性梗塞1、发病多由于高血压动脉硬化引起,呈急性或亚急性起病。2、多无意识障碍。3、头颅CT或MRI检查,以明确诊断。4、临床表现都不严重,较常见的为纯感觉性卒中、纯运动性轻偏瘫、共济失调性轻偏瘫,构音不全-手笨拙综合征或感觉动动性卒中等。5、腰穿脑脊液无红细胞。三、穴位热敏化分布以头面部、上肢及小腿内侧为高发区,多出现在百会、曲池、阳陵泉等区域。四、灸疗操作根据上述穴位出现热敏化的不同,按下述步骤分别依序进行回旋、雀啄、往返、温和灸四步法施灸操作:先行回旋灸3分钟温热局部气血,继以雀啄灸2分钟加强敏化,循经往返灸2分钟激发经气,再施以温和灸发动感传、开通经络。 1、百会穴单点温和灸,患者自觉感到热感深透至颅内并沿督脉传导,灸至感觉消失为止; 2、曲池穴单点温和灸,患者自觉热感透至深部并传至头部,部分患者的感传可直接到达头部,如感传仍不能上至有部者,再取一支点燃的艾条放置感传所达部位的近心端点,进行温和灸,依次接力使感传到达头部,最后将两支艾条分别固定于曲池和头部进行温和灸,灸至感传完全消失为止; 3、阳陵泉穴单点温和灸,患者自觉热感透至深部并传至头部,部分患者的感传可直接到达头部,如感传仍不能上至有部者,再取一支点燃的艾条放置感传所达部位的近心端点,进行温和灸,依次接力使感传到达头部,最后将两支艾条分别固定于阳陵泉和头部进行温和灸,灸至感传完全消失为止。五、感传活动1、感传性质:以温热感为主,亦可见酸胀、疼痛(非施灸局部)、灼热(非施灸局部)、麻木等,少数患者可出现凉感。2、感传形式和路径:感传形式为扩散、深透、循一定路线传导(有蚁行、流水等形式)等。如灸百会穴热感深透至颅内并沿督脉传导,灸曲池、阳陵泉穴热感深透并向头部传导。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uihonghuazi.com/shhzbm/8202.html
- 上一篇文章: 医院首例房颤射频消融术顺利完成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